大宋一把刀(139)

作者:顾婉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自己当家,当然是比嫁给别人低头讨生活强了不知多少倍!

周氏感慨:“九娘真是个有主见的好孩子。这么能干的孩子——”

她嫌弃的看一眼杨元鼎:“你连人家九娘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还好意思担心有未婚妻。就你这样,谁敢把女儿嫁给你?还退婚?怎么的,你还想当和尚去?”

杨元鼎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疯狂摇头:虽然我不想随便结婚,但我也不想去当和尚啊!

不过,听到周氏这么说,杨元鼎还是松了一口气的:“娘你说得对,我这样,怎么配有未婚妻!”

他放心大胆的走了。

周氏微微眯起眼睛,总觉得这个儿子不对劲。

晚上,周氏就把这个事情跟杨县令说了。

杨县令也先为徐氏的用心赞了几句,而后才点出纳闷的地方:“这种事情,九娘为什么要和三郎说?三郎又为何如此在意?”

周氏点点头:“我也觉得纳闷。不过,九娘说这个事儿,也许也是随口说起。但是三郎这个态度……三郎马上也要十三了。”

“你是说——”杨县令目光浮动,多少有些震惊:“不能吧?三郎这个样子,我瞧着还是和从前没什么区别。”

周氏却道:“虽然看着没区别。但他对九娘,的确是不同的。也格外在意些。我瞧着他今日得知自己没有未婚妻,很欢喜。长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杨县令噎住了。

夫妻两人四目相对良久,周氏才缓缓开口:“其实,抛开别的,九娘也不错。比起东京那些贵女,倒更对我胃口些。她一看就是能把家里过得好的人。三郎不是长子,娶妻要求其实也没那么高——”

杨县令实话实说:“我倒是害怕三郎配不上人家。他那么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实在是叫人担忧。”

周氏犹豫片刻:“那就只能多给些聘礼了。”

杨县令叹气:“只能如此了。”

夫妻两人又一次对视,随后杨县令反应过来:“咱们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九娘才八岁?而且万一人家看不上三郎呢?”

“尽人事,听天命。”周氏言简意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尽量关系亲近些。至于其他的,等等也不着急。”

杨县令点头:“对,还是夫人看得长远,想得细致。”

“能不想吗?”周氏一脸忧虑:“大朗走文科举,二郎走武科举,唯有三郎,读书不行,习武也不行,他将来,恐怕只能做个普通人。他的婚事,最难办。高了,恐被岳家嫌弃,受人冷眼,夫妻之间也难和睦。低了,我怕他到时候同大郎二郎一比较,难以平衡。”

杨县令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最后才道:“我看他最近,其实也算知道认真和上进。”

就是努力的方向不对。

周氏何尝不知?当即犹豫片刻,说了自己想法:“我本想让他慢慢被九娘激励,但如今看来,或许应该让九娘劝一劝他?”

杨县令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他磕磕巴巴反问周氏:“能行吗?”

“不知道。”周氏很笃定:“反正死马当成活马医,我们两个的话,他肯定听不进去。”

杨县令略微有些心塞,但依旧觉得老婆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欣然接受。

杨元鼎已经连着打了七八个喷嚏了。

负责照顾他起居的丫鬟在外头听着,忍不住关切问了句:“小郎君,要不要请个大夫来?”

杨元鼎毫不犹豫拒绝了:“不用,不用!”

但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尖,疑惑地想:难道我得了鼻炎?不行,回头我得去问问司九。

而张司九当然也不知道杨家发生了什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准备睡觉了。

每天很忙碌带来的好处就是,她从来不会有失眠的困扰。只有睡不够的烦恼。

连着忙碌几天,张家的秋收已经进入了最后环节,基本地里的稻谷都收回来了,如今只需要晒干入仓就算彻底完成。

而徐家人也不用再过来帮忙。

所有人都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喘口气了。

因此吃中午饭的时候,杨氏就提起了中秋节来:“八月节你和小山早早回娘家一趟,到时候,多准备点东西。亲家这么忙还来帮我们,我心里怪不好意思,所以你们这次多带些东西回去,别心疼钱。”

她甚至从怀里摸出个手帕包来,一层层打开之后,里头是一小块碎银子,不足一两:“这个你们拿去买东西。”

杨氏这样的举动,惊得徐氏都快站起来了:“娘,不用,不用!挣钱您留着!我手里还有钱!”

第105章 八月节

杨氏看徐氏推辞,就板了脸:“你哪里来的钱?修猪圈钱都掏空了,最近买肉还多,你上哪去有钱?再说,你的钱是你的钱,这个是我对亲家的一点心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