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青记得,等她上四年级,这条路将成为她们班值日的地方。
现在,这条路吵闹的就像是猴子大闹天宫,人声鼎沸,一群学生像潮水一样往校门口涌去。
在这段路,崔美青遇上了他们茶厂的其他人。
四五个姐姐,有六年级的,有四年级的,还有二年级的,长着鹅蛋脸,圆脸,瓜子脸,有皮肤黑黑的,还有皮肤白白的。
跟她一个床睡觉,一开始还带着她洗漱吃饭的施成美姐姐是年纪最大的,看到她们还很开心地招手。
再看其他的姐姐,都是和她一个宿舍的,要么睡在她的旁边,要么睡在她下铺。
崔美青开始痛苦的回忆,这个姐姐叫什么,那个姐姐叫什么。
她在宿舍就不该像一个游魂一样,人也不认一下,现在尴尬了,没几个她叫得出来名字的。
好在一路上大家都在说话,崔美青悄悄听她们聊天,慢慢从她们的谈话和自己的记忆中扒拉出有效信息,一个一个对上了名字和信息。
这个圆脸,有点黑的小姑娘叫杨思璇,二年级,睡在她的下铺,有一个弟弟,不知道今年几岁,还没上学。
她旁边嘴唇有点厚,笑得粗声粗气的小姑娘叫李梅,二年级,睡在她旁边的上铺,她有一个姐姐,未来还会有一个弟弟。
这个姐和她不是一个茶厂,是另一个茶厂的,但是两个茶厂离得近,寨子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因为她们寨子同龄的女生少,平时都是和她们一块玩,一块回家。
还有一个身材很纤细小巧,脸也小,声音细细的小姑娘也是二年级,叫段芸仙,和李梅睡一个床,有一个姐姐。段姐倒是和她一个茶厂,但不是一个队,她们在二队,她在一队,两个队的寨子没建在一处。
施成美姐姐旁边站着的那个,长着鹅蛋脸,柳叶眉,说话温柔缓慢的小美女叫张梅,今年五年级,和杨思璇睡一张床,好像有个姐姐,已经嫁人了。
崔美青自己都不敢相信,她居然还记得她们。
六年级的时候,她家就搬到砖厂了。
农民工的孩子伤不起,父母去哪打工,她们就得跟着去哪,就像没有家的浮萍一样,哪里能活下去就在哪里活下去。
她搬家后就和她们断了联系,长大了以后也没有再见过面,她以为自己早就把她们忘记了呢。
崔美青不禁感叹人脑的神奇,总是在脑子的角角落落保存一些奇妙的记忆。
第3章 回家
李梅和段芸仙亲亲热热的说着话,转头看到崔美青顶着一头凌乱的卷发呆呆傻傻的看着自己,像个木头人似的,不假思索地大声嘲笑:“崔美青,你怎么刚来学校就变成这副傻乎乎的样子了,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崔美青瞪大眼睛。
谁读书读傻了。
“我没有,我在想事情。”
李梅放肆的放声大笑:“来读书了就是不一样,都会想事情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扎得乱七八糟的马尾跟着她脑袋的动作上下跃动。
崔美青被她二哈一样的发言堵的说不出话。
好在李梅只是个小孩,看崔美青不说话,兴趣马上就被正在说话的段芸仙转移了,两个人又叽叽喳喳地说起来。
随着乱糟糟的人群,崔美青来到了马路旁边。
崔志青拍了一下老妹的头,“走,买东西吃去。”
崔美青怀疑地看着他,“咱有钱?待会咱还要坐车回去呢。”
崔志青不满,“啧,我是那种憨包吗?你吃不吃?不吃我自己去买了。”
“吃吃吃,”崔美青悄悄咽了咽口水,她吃学校的饭菜都快吃吐了,有钱买吃的当然要吃了。
崔志青带着老妹,两人走到路边的一个小卖部。
小卖部的货架挨得很紧,长着一张不和善脸的老板又不开灯,里面有些昏暗。
因为在路边,摆在门口的饮料上还沾着灰,带着一种灰扑扑的朴实感。
崔志青不管他呆呆傻傻还不太听话的妹妹,径直走到小卖部的里面,货架上摆着一排面包,面包下面是各种榨菜包和卤蛋包。
崔志青没有犹豫,伸手拿了一包医院大面包。
这种面包是不规则的圆形,像是被人一圈一圈绕成的,像是蚊香圈一样,面包圈有小裂纹。
面包有三个口味,原味、椰香味、豆沙味,面包袋是透明的,一眼就可以看出面包是什么口味。
椰蓉像是小雪花,洒在面包的小口子里。有时候椰蓉放多了,从面包圈的缝隙和小小裂纹还能吃到湿润香甜的椰蓉。
豆沙味也差不多,只不过是把椰蓉换成了豆沙,味道浓郁。
但崔志青这两种口味都不喜欢,太甜了,还是原味好吃,带着小麦的香气,吃一口就像是在麦浪里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