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记(427)

作者:墨鸦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大郎府中人少,又近而立,还未有子,只要他喜欢的,自是愿意纳谁,她都同意。

赵达不好解释,含糊道“阿娘与江先生相处这么些时日,亦该清楚,她岂是愿与屈居人下之人。”

“可她身份不够,若想做太子妃,你父皇怕是不能答应。”于皇后担忧道,江絮是个好孩子,聪慧稳重,可惜她家连寒门都算不上,给大郎寻一个这样身份的太子妃,莫说赵坚,朝中那些人恐怕都不会答应,又劝道“这事恐难办,你莫要冲动行事。”

“阿娘放心,江先生志不在此。”赵达不欲多说,恐阿娘对她生了误会,有心的人一直都是他,而非江絮。

于皇后语塞,略一想江絮往日的举止,这又好似确实是她能做出来的事,难怪大郎如此小心翼翼。

她原担心江先生身份不够,却不想人家根本不愿意,一时有些感慨道“江先生虽好,但她既然不愿,亦不好强求,只是与你无缘。”

赵达未应声,他可不赞同,他与江絮无缘,只这话题不好再说下去。

若说起来,来看望宣王兄弟二人,正好是她的工作。

赵达并不想让江絮参与这件事,当初若非她突然被刘赞掳走,沁娘的事,他亦未想告诉她,这些事太过危险,将她卷进来,对她太不公平。

但从江松的谶言开始,已经无法将她割离开,且以她的性格,多半亦不会袖手旁观,他道“辛苦江先生,近日春寒,先生还要顾好自己。”

江絮明白他的担忧,她愿意救人,但亦不想因为此事将自己带进去,皇后既然离开,她日后自会少来此,她道“多谢殿下关心,微臣自会当心。”

赵达不再赘言,看了她一眼,忽然转身上马,像前方的车队追去。

待看不到车队的身影,江絮方道“宣王殿下,娘娘回宫了,日后小二郎都要指望宣王殿下,他年岁小,殿下多费心照顾。”

又想起庙中之事,他微微抬手,让那车队停了下来,他从马上下来,入了内,神情严肃道“阿娘觉得,宣王与小二郎在庙中能长久吗?”

于皇后虽不知他打的什么算盘,但这问题不难答,她冷哼道“你父皇的性子,你还不清楚?只我这把老骨头,不知能护他们到几时?”

赵达道“我有个法子,倒是能一劳永逸,只怕阿娘舍不得。”

于皇后顿了下,回过味来,面露诧异,道“你想做什么?若是被你父皇发现,你可就自身难保了?”

赵达道“阿娘以为,父皇为何会突然松口,让他们来承福寺?”

于皇后原以为这是赵坚故意设计的陷阱,好让这两孩子在庙中夭折,但听大郎这话中的意思,莫非与他有关。

“大晋辽阔,隐姓埋名,自会一生安全无虞。”赵达知她既这么问,心中已是赞同此举,留在京城中,稍不留神,恐就会没命,又道“阿娘放心,我自会安排好一切,他们活着,纵是生活艰苦些,亦总比死了要强。”

于皇后叹气,道“你说的有理,只此事太危险,你切记小心行事,莫要惹你父皇起疑。”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出事都不是她能接受的,她这几个孩子,沁娘早早去了,三郎又因战事生了耳疾,好好的少年郎,如今只藏在府中不出门,若是大郎再出什么事,她恐也要随他们去了,她想着,心头一跳,忙道“那位江先生常去庙中,难道这事二郎也知情?”

赵达不瞒她,承福寺的内应,还是多亏了二郎与江絮,他道“二郎对承福寺的慧海大师,他早有心报恩。”

于皇后这算明白过来,难怪那位江先生经常出现,她原还疑心过她的心思,以为她是探查情况,没想的是他们一早就计划好的,她道“这么说来,我在寺中,还耽误了你们的计划?”

赵达道“阿娘不去,才显得奇怪,有你在那里,父皇才不会起疑。”

于皇后闻言,好笑道“方还说什么来不及告知我,我看你是将我也算计进去了,罢了,只要能让你们平安,我这把老骨头,就是被多算计几次亦是无妨。”

赵达未开口辩驳,他确实如此做了,这样才能演的跟逼真些,亦能让大家更安全些。

*

上京城往西行数约二十里地,有一处凤梧山,山中多植树,山脚阴凉,前朝时期,凡夏日,城中达官贵人多爱来此避暑,亦在此地建造了不少精致的别庄。

当初攻入上京时,这些别庄不被人稀罕,燕王留了一处,后赵坚登基,将其他处做了封赏之用,但因离城太远,不常有人来,又因是初春,更是清净,只偶有几只鸟雀偶尔飞过。

江絮一路快马到凤梧山而来,因只出门时候已经不早,临到了山脚下,已经黄昏,她下马,停在一户别庄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内里传来老妇的声音“是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