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棠视线在屏幕上扫了一眼,肯定道:“你们怀疑得没错,她的死是被操控的。”
普通摄像头无法拍摄到阴物的影像,但云棠依然能看到,从冯令妍拿起美工刀到割喉倒地的两分钟内,她的整张脸罩上了一层黑沉沉的死气,在瞬息之间达到这种浓郁程度,显然不是面相自然显露出来的。
“这两桩案件你们是怎么关联起来的?”云棠问道。
“起先我们并不知道南江市那边也出现了类似的命案,是冯令妍死后半个月,东淮又出现了第二例死因相似的死者,我们这才发现,案件内情可能远比我们掌握的复杂许多。”
孟泽澜打开另一个文件,指着上面的照片道:“就是这个人,郑珣。”
根据卷宗调查的结果,死者郑珣生前是东淮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同事和患者中风评一般。
警方到医院走访时,不少患者抱怨郑护士扎针技术差,对待病人态度傲慢,同事对她的多数评价也都是喜欢偷懒,上班经常迟到等等。
而就是这样一个遭人嫌的年轻姑娘,最终孤零零死在了出租屋里。
死因和第一位死者一样,也是用利刃砍断右手。
“这三名死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所在地点不同,原本我们并未第一时间察觉其中关联,直到郑珣死亡的第七天,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我们这才怀疑三个案子很可能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云棠问:“什么样的帖子?”
“是一篇发表在医学论坛的帖子,贴主自称是国内某药物研究所的专家,据他所说,他研制出了一种可以迷惑人类大脑的药物,服用此药的人会在眼前幻视出自己的仇人,并将自己当成仇人残忍杀害,而落入外界眼中,这不过是本人的自杀行为。”
这篇帖子一经发表,立即遭到诸多业内人士的抨击。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贴主是在炒作博热度。
人的神经系统极其复杂,以现如今医学界对于大脑功能的认知水平,根本不可能制作出使人产生定向幻觉的药物。
但贴主没有对这些质疑进行反驳,他的辩解方式简单而直接。
他将此前发生的三件自杀案搬到了跟帖底下,还详细描述了死者自杀前的举动。
每一个细节都与警方的调查结果一模一样,甚至更为详细,因为他在描述中提到了遇害者的心理活动。
比如第一任死者看到了小时候家暴她的父亲,在父亲冲着她高高扬起巴掌时,她毫不犹豫地奔向厨房,持刀返回卧室砍下了父亲的手。
“死者生前究竟遭遇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说到这里,孟泽澜顿了片刻,表情变得复杂。
云棠从受害人照片上收回目光,了然地接话:“但她的确有个家暴她的父亲。”
“没错。”孟泽澜道:“若非此人在帖子中提及,我们还真不会想着去调查这件事,因为死者的父亲已去世多年。”
“那第二名死者呢?”
“帖子中写道,冯令妍死前所幻视的,是她教过的一个女学生,这位女学生曾向她哭诉被学校男教师□□的经历,冯令妍护犊心切,不仅带她到警局报了案,还屡次替她出面向学校施压。
但事实真相令人寒心,女学生压根没有被□□,她之所以诬告男教师,不过是在课堂上与男教师产生了冲突,因此怀恨在心。调查结果出来后,冯令妍被学校停职,含恨离开了教师岗位。”
云棠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冯令妍因为听信女学生的花言巧语,断送了职业生涯,故而在出现幻觉后,割了对方发声的喉咙。”
孟泽澜点了点头:“贴主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第三位受害者,按照贴主的叙述,郑珣在医院一直受到排挤,除了她自身能力不足外,还与她所在科室的一个女医生有关。
这位女医生性格严苛,每每看她不顺眼,便当着同事和病人的面大声呵斥,久而久之,郑珣的坏名声渐渐传开。
医院接到无数次投诉后,已决定将其开除,临死前她正在走离职手续。
药物带给她的幻觉对象正是这位女医生。
孟泽澜说道:“警方通过IP追查到了贴主的实名信息,这个人叫谢东,真实身份根本不是什么制药专家,而是一个自媒体人,手下有多个营销号,最重要的是,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已经死了。”
“死了?”云棠十分意外:“怎么死的?”
“我们找过去时,谢东的尸体已被火化,他的父母告诉警方,是家中线路老化,导致谢东在电脑前工作时触电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