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莉莫名想到一句诗——[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苏州对于古城的保护很贴心,古城里的建筑最高不能超过米莉刚才看到的那座塔的三层,颜色也有讲究,固定在黑白灰三种颜色之内。
怪不得她一路走来,总觉得到处都是风景。
米利觉得在这种充满古韵的小城和园林中脚步和心态都要放慢,走马观花似的观赏并不能让人真真切切去感受这座园林。
路边的小亭中摆放着皇家特供的金砖,说是金砖,其实也是墨水的颜色,金这个名称是来自于“江山稳固,固若金汤”。
在古代,这种由苏州制造的砖是专供皇家使用的,现在A市故宫里铺的就是这种砖。
金砖的造价格外昂贵,从烧制到完成的时间一共两年多,据说最近的一块来自于明朝的砖在拍卖会上卖了四十万。
金砖随意放在桌子上,桌子后有有一扇长方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白墙与竹林怪石。
这种框景的手法米莉在扬州的何园也曾经见过,何家小姐毓秀楼外的连廊上就是做了这种窗户,只是窗户的形状更多样一些。
再往后走,能看到一座被柳树和池塘围绕着的建筑,太平天国的李自成打入苏州后就曾在那里居住。
岸边有通向亭子的连廊廊下有座位可以供游客休息,池塘中湖水清澈,各种造景层出不穷。
有的建筑里面还用的是国外进口的玻璃,白色与紫蓝色相间,阳光透过玻璃撒在地上映出一片片仿佛虚幻一样的光线。
金色的阳光与紫蓝色的花窗玻璃融合,金中带着一抹紫,这大概就是甲方要的那种五彩斑斓的金吧。
从拙政园出来,已经到了傍晚,米莉从南门向着东直走。
一边闲逛,一边向着山塘街的方向前去。
[4]山塘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唐朝时期,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沿街均为古建筑。
到了现在,山塘街也演变成了当地的一个美食街与商业街,河两岸的建筑大多都是晚清或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到了晚上夜景确实很美。
她在街巷中走走停停,逛完了整条街,肚子也鼓了起来。
米莉在小河旁找了一棵树当作自己临时的住所,将下巴搭在爪子上,她百无聊赖地看着树下蜂拥的人群,尾巴轻轻拍打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她就去了四大园林之二的留园。
华国一共四座古典园林,苏州就承包了两座。
留园距离山塘街并不远,只有两三公里,步行半个多小时就能到。
这座与拙政园齐名的古典园林曾名为东园、寒碧山庄,最早在明朝时期建立,曾经经历过多年的荒废与易主,最终在1953年重建。
留园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晚清时的首富盛宣怀,而买下这座园子的是他的父亲。
如果只是单说他是晚清首富,米莉还不是很熟悉,但当她知道红十字会和华国第一家银行都是这位创建的之后,就开始惊讶了。
除此之外,他还建立了多所大学,例如,交通大学、天津大学……
宋家三姐妹的母亲曾经在盛家担任过家庭教师,张学良的妻子赵一荻的母亲也曾在盛家工作过。
这么说的话,米莉已经对留园开始期待了。
留园的入口是一扇看起来很普通的大门,走进也不是院子,而是一条有些昏暗的走廊。
在走廊中穿过几道门,便能看到一片没有被屋檐遮挡住的天井,阳光从斜上方洒下来,被天井中的金桂树和玉兰树层层叠叠的遮挡挡住了,只留下细碎的光在地上忽明忽暗。
金桂树和玉兰的寓意是金玉满堂,两棵树正对着的前厅墙上雕刻着历代书法家的字贴。
视线一转,米莉又看到墙上几扇方窗,透过方窗上镂空的空隙,可以看到园子中央朦朦胧胧的景色。
园子的墙壁上有许多种不一样的窗户,从窗户内向外看看到的景色,一年四季都不重样。
这种框景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尤为常见。
从走廊尽头出去,眼前豁然开朗,右侧一片放庐山五老峰堆砌的假山。
山主人丁水主财。
山水通常都是一同出现的。
假山在视线能看到的地方,而水却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