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扬州特产,也不算特产吧,就是本地菜。干拌面,这里还有汤,腰花汤、梅条肉汤都是荤汤,要是不想喝荤汤我们这还有青菜汤。”
米莉要了一碗干拌面和一碗腰花汤,店里的客人不多,老板很快就给她端了过来。
干拌面看着其貌不扬,和普普通通的酱油拌面没什么区别,只是面条看起来不太一样,像是手擀面,面条粗细不均,不过整体是细的。
米莉听说扬州的面其实是宽面,这种细面是苏式的,但她也没有吃过用宽面做的干拌面,所以也不能进行对比。
干拌面和她之前吃过的其他面都不同,碗里面除了面没有别的东西,就算之前吃阳春面里面都还有葱花调个味,但干拌面就真的什么都没有。
外表看是酱油色,闻一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香气,不过有一股淡淡的海鲜味道。
她尝了一口,面竟然没有眼睛看到的那么油,或许她看到的其实不是油,而是酱油的反光?
面条进口就有些微微的干,虾籽油的香气在口腔中迸发,味道很特别,不甜,也不是很咸。
对于米莉来说,这一碗干拌面味道刚刚好,只是因为她的口味还是偏重,一整碗干拌面吃完还是觉得没吃饱。
一旁的腰花汤也没有那么烫了,清汤中点缀着大片的腰花,深色的腰花和翠绿的小油菜凑在一起看起来格外诱人,让人生起食欲。
汤里没有腰花的怪味,入口鲜美,淡淡的咸味,是米莉想象中的清淡。
吃饱喝足,她开始向着几条街之外的大运河博物馆前进。
大运河博物馆的门票很难预约,米莉提前三天预约都没有抢到,还是今天早晨准备订晚几天的门票时,突然看见多出来两张,她便连忙抢了。
现在旅游就跟商场购物一样,犹豫一下,票都没了。
大运河博物馆从外面看,像是一个船,围绕着博物馆周围有配套的餐厅和咖啡店,还有一座仿古建筑塔。
博物馆外的一条路,就是以它的名字命名,运博路。
米莉进了园区,走了十多分钟才看到博物馆的建筑,这里可以说是她见过的博物馆中园区最大的一座了。
从大厅一楼进去,旁边就有可以租讲解器的地方,但米莉还是更喜欢现场听导游说。
她最近已经彻底抛弃了自己抠抠搜搜的心态,秉着反正旅游资金再怎么省也只能用来旅游的想法,她干脆一挥爪子,给自己请了个导游。
这导游还是她刚才吃完干拌面和腰花汤出来的时候遇到的,是个年轻的女生,米莉看到她脖子上挂的导游证,这才脑子一抽就把人拦了下来。
“大运河博物馆其实并不特别需要导游带着进行游览,里面的展品都会有详细的讲解,大多数导游带游客进这里也是照本宣科的复数,你确定要请我吗?”
——既然把人拦下了,难道还能再放弃?
之前几次博物馆的经历,让她意识到有一位导游带领是多么明智。
主要是她有些文物看不到,只能费劲地跳起来看,找导游也不只是讲解,还需要全程抱着她。
上班时间还能撸猫,女生非常满意。
一进展厅,米莉远远就看到一面占据一整张墙壁的玻璃,玻璃后是像泥土墙一样的存在。
“这是大运河汴河剖面,在2018年挖掘,其实说到大运河,我们大部分人第一个想法就是京杭大运河,但其实不止,它既包括京杭大运河,也包括浙东运河和隋唐运河。”
米莉听得有点晕。
女生笑了一下,理解地放慢了语调,“我们一直以为大运河是在隋朝开始开凿的,但其实在更早以前就有小距离的运河,从隋朝开始全部贯通。”
“到了元朝,大运河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截弯取直,纵贯南北’,元世祖下令改变大运河的格局流域,所以从元朝开始大运河就不再流经神都,像豫省、徽省北部的一些地区,但运河就相当于废弃了。”
“我们现在说的京河大运河就是元代改变之后的大运河。”
“运河的发展带动了造船业,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跟船相关的信息。”
“你看我们展厅是不是特别崭新,因为大运河博物馆在2019年才开始建设,21年正式投入运营,到现在才三年不到。”
虽然说是运河博物馆,但里面囊括了有关于运河的一切,例如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艺术、历史,还有专门的景观体验室和湿地自然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