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看,都很正常,就是普通的寨子。
可宁桉心知肚明,这寨子,极有可能是平康坊爆炸背后的真凶,至少,他们知道些实情。
三日前,京城里巡抚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眼下正好行至半途。可谁人知道,那马车里的巡抚,不过就是个幌子,真正的巡抚早就带着东西,窜到了北砚郡内。
真到了这地方,宁桉才知道,宫里得到的密报,那都是往便宜了说。
她在北砚下面的小县城里住一日,遇到的明里暗里信奉圣光教的人数不胜数。
宁桉查探了一下消息,发现那些百姓其实大多不知道圣光教是干嘛,他们最初愿意接受这个教派,其实就是一句话,财帛动人心。
试想,若你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清贫百姓,突然有人给了你一点粮食,还不用你做什么,只需要念叨两声,听他们讲些故事就行。
谁会不信?
特别是为了防止官老爷剿了这个教派,让他们没粮食领。当地的百姓都贼机灵,不管是谁,只要看上去像是个官老爷的,问起来,都说是没听过这个教。
先前的郡守也是因为这个,才疏忽大意。
好在宁桉早做了准备。
百家报也不是白办的,大事可能有些难度,那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顶着货郎皮走街窜巷的读报员会不知道。
因此,宁桉不仅得到了一份巨细无比的情报,还觉察到了余家寨的异样,于是,乔装打扮一番,混了进来。
果不其然,看着外头来来往往的妇孺老少,宁桉心想,哪个好人家的寨子,对外来人戒心重成这样的?
要不是她早有准备,估摸着就栽了。
把寨子里大概的地形记在心底,宁桉什么也没做,重新回到草席上,侧着身子睡了过去。
***
第二日,天色一亮,破屋的大门就被人毫不客气地砸响。
「起来,起来!想要去郡城里,就快点起来干活!」
中年妇人布裙木钗,面色不善地推开门走进来。宁桉坐在床上,眨眨眼,露出一副困顿难受的表情来。
「这么早啊……」
「早?!」妇人面色更加不虞,指指冒出山头的红日厉声开口,「都什么时候了还早,要不是看在你会两个字愿意教娃子读书的份上,早把你撵出去了!」
「还不快点!」
「哎,哎!」宁桉露出一抹谄媚地笑,一溜烟爬起来抹两把脸,特意用抓得通红的手腕扯着大娘衣角,「大嫂子,您行行好,我这就过去,可别撵我走啊!」
他露出抹天真的笑意来,「我还指望着大哥们捎我一程进城呢。」
「哼!」
妇人睨他一眼,抱好怀里的簸箕,走前头带路,两人一路穿过大半个寨子,到了一间稍微齐整点的屋子处。
宁桉上下打量,这屋子显然是其他房子现改出来的。一进去,掩盖不住地一脸霉味,还隐隐约约夹杂着一股陈香。
余家寨的孩子不算多,约莫十来个,都齐齐整整地坐好了,瞪着眼睛等着先生来。
哪怕进来的是一个看上去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少年,有妇人看着,也不敢开口捣乱。
宁桉略微一扫,就收回目光,安安心心地当一个教书先生。
好在寨子里的孩子大多没启蒙,学的也是些简简单单的《三字经》什么的,不然就她肚子里那点早漏光的墨水,铁定完蛋。
放在这个时代,除了识字,她就是个实打实的文盲。
总不能要求一个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学生,会那些四书五经吧?
幸好她不用考科举,看孩子们念字的间隙,宁桉摸摸鼻子,庆幸地想。
一个早上,屋里的孩子们大多都只认识了几个大字,距离晌午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宁桉干脆坐在地上,指尖沾着水,一个个地教他们写名字。
「先生!看不见啦!我还没学会呢!」
水写出的字迹很快消失不见,那些挤成一团的孩子们见状纷纷嚷开。
「先生再写一个!」
「余小五你放屁!该到写我的名字了——」
一时间,屋子里吵成一团。宁桉冷眼看着,露出茫然无措地表情,没有开口。
那妇人一直守在教室外看着他们,见状,犹豫片刻,转身往寨子一角走。
「花姨肯定是去找东西啦!」有孩子看着她的背影,小大人一样开口,「到时候先生就可以不用用水写字啦。」
「哦,」宁桉不动声色地引导,「找泥巴吗,这个倒是可以,只是昨夜下雨,怕是太湿了,还不如水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