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妃这里接二连三闹出的动静不小,司徒贵妃本来因为今日陈衍庆贺被封为齐王的事而郁郁寡欢,结果宴刚散,朱贵妃一回宫就被皇帝禁足,接着还传了太医。
朱贵妃这些年意气风发的不可一世,司徒贵妃却失去了最大的倚仗,若不是还有一个宜佳在,司徒贵妃早就不活了。
司徒贵妃每每看到朱贵妃和陈衍在一块,都恨得咬牙切齿,要说动手除去陈衍的事,司徒贵妃才不会自掘坟墓。
只是每日的盼着陈衍狠狠的摔一个大跟斗,千万别让他成为了大齐的太子。
可惜老天不长眼!陈衍越发意气风发,这都被封为齐王了。大齐的国号是齐,一个齐作为一个亲王的封号,可以看得出来顺帝对陈衍的看重。
司徒贵妃想到英年早逝的儿子,当然没少抹眼泪。
抹归抹,见陈衍越发出色,也没办法让死去的儿子复活。
朱贵妃这接二连三曝出来的事,司徒贵妃那是纳了闷,赶紧让人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能让顺帝勃然大怒,在陈衍今日大喜的日子都把朱贵妃禁足了。
可惜这件事情不管是朱贵妃,亦或者是陈衍,就算是后来知道所有事情的顺帝也没有要把事情广而告之的意思。
关乎陈瑾的名声,其中还牵扯上了司徒晋,所有人都三思慎重。
顺帝更有别的思量,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将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一旦将这件事揭漏出去,也就是毁掉朱贵妃和陈衍的时候。
一夜之间,司徒贵妃再怎样叫人打听也没能打听出来。
可第二日的早朝,顺帝一上朝即让人宣读了一份诏书,一份关于夺去齐王爵,还有将朱贵妃贬为嫔的诏书。
一石惊起千层浪,昨日还意气风发的陈衍,谁能想到一夜之后竟然被夺了爵位!
就连在宫中的朱贵妃,昨日多少人同她道喜。毕竟能得皇帝特许她出宫参加儿子的宴会,这是独一份的事,谁人瞧之不羡慕。可如今这都怎么了?
听听诏书中关于处置他们的理由。
陈衍是德行有亏,不配为王。
朱贵妃是教子不善,更有失德之举,不堪为贵妃。
竟然都是因为德行问题,朱家的人第一个站出来询问,究竟这两位如何德行有亏了?
“你们想知道,回去问问你的孙子朱衡,朕不广而告之算是给你们朱家留了脸面。”顺帝第一次用着这样冷漠的语气和朱家的人说话。
被顺帝砸下来的石头,砸得全傻眼了的朱家人,听到顺帝指出他们家竟然还有人参与的意思,全都吓得打了一个激灵。
不了解事情的情况下,顺帝既然说了是给朱家留了脸面,最好他们别以为这只是一句客气话。那么多年来,顺帝对各家都是客客气气的,算是相对仁厚的皇帝。
若不是确有其事,顺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基于对顺帝的了解,朱家的人无论再怎么满腹的疑惑,还是将反对抗议顺帝夺去陈衍的爵位,更将朱贵妃贬为嫔的话咽了回去。
早朝一毕,朱家的人全都不约而同的往家里赶,看到朱衡便问起究竟什么事?
皇上怎么说陈衍和朱贵妃一个被夺去爵位,一个被贬为嫔的事朱衡一清二楚?
朱衡昨日不敢说话,现在被家长这么一堵,哪里还敢装傻。
赶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家里人,结果一群人听完。
“愚不可及!”便只有这四个字的评价。
最后朱家的反应,那是直接不管朱贵妃和陈衍的事,哪怕陈衍寻上门来哀求,这件事朱家也没有要帮忙的意思。
开什么玩笑,谁家不忌讳这样算计的事?朱贵妃就算再想把女儿嫁回朱家,也不该用这样的下三滥的手段,简直丢尽了朱家的脸。
如同陈瑾早就已经看清了世族真正的傲骨在哪里。
不是他们娶了多少的公主,也不是他们家出了多少的贵妃、皇后,而是因为他们家有人才,能为国之栋梁,能为君为忧,为百姓解虑的人才。
国家若想繁荣昌盛,必须要有人才,一个家族想要兴旺,同样也需要人才。
人才是这个世道家族立足之根本;人才也是世族能够让皇帝说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次既然连朱家都没有出面帮陈衍和朱贵妃求情,谁又敢。
可是对于朱贵妃来说,造成一切的人就是陈瑾,如果不是陈瑾一意孤行,她和陈衍断然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朱贵妃,不,如今已经是朱嫔的人当即就要打骂陈瑾,没想到这一次是顺帝做得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