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现在想用朱贵妃作为走出府门的借口,完全是打错了如意算盘,顺帝更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陈衍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一计不成,自然再生他计,顺帝这里没办法动摇,那还有一个陈瑾呢。
陈瑾怎么着也是跟他一母同胞的兄妹,就算陈衍的确算计陈瑾,那陈瑾也已经让陈衍这个当兄长的受到了惩罚,在陈衍看来,他们兄妹之间的打打闹闹也应该画上一个句号。
朱贵妃一死。这可是他们的母亲。想必在临死之前,朱贵妃一定对陈瑾有所叮嘱,陈瑾再怎么恨陈衍,也不会连祭拜都不让陈衍出现,亲自祭拜朱贵妃一番。
不得不说,陈衍处处拿捏着旁人的仁厚,还有那一份爱护他之心,而算计前程。
可是无论是顺帝还是陈瑾,早已看透了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如今不管陈衍使出多少手段,都无法让顺帝和陈瑾,相信他的确是仁厚忠孝之人。
“父皇放心,我知道的。”陈瑾郑重的承诺。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相信陈衍,无论陈衍说什么做什么,都会相信他的那一个人。
上辈子的悲惨结局,如果陈瑾还学不乖,也是她自讨苦吃。
顺帝一番叮嘱,也是生怕陈瑾不小心着了陈衍的道。
在最后,顺帝亲眼看到陈瑾顾念着朱贵妃的生养之恩,无论朱贵妃怎么对她,还是留在朱贵妃的身边,陪伴她最后一程。
顺帝也是担心陈瑾,万一当真认为陈衍有改过之意,又因为朱贵妃的病逝而心生怜悯,想起他们的情分,果真为陈衍求情,把陈衍放出来,后患无穷。
“安之,你要多看着康乐些。”思来想去,顺帝还是决定把这一桩重要的大事,寄托在司徒晋身上。
司徒晋不会希望陈衍再一次出现,既然如此,也会想方设法的阻止有人帮助陈衍出现。
至于司徒晋和陈衍之间为何会闹到这样的地步,只有司徒晋和陈衍、顺帝知道。
这么几个人都不是轻易会跟人说实话的主儿,旁人再怎么猜测,也不敢乱猜。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好好地看护公主殿下。”
至于顺帝到底是不是真心以为,唯司徒晋能看得住陈瑾,反正司徒晋是不会把这句话当真的。
***
朱贵妃一去,不管曾经的她犯下多少过错,又曾是否做好了为人妻的本分,这一切都不再重要。顺帝下令追封她为贵妃,也以贵妃之礼葬之。
长乐姗姗来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当然,有些话到了嘴边,最后还是想起,做主的人并不是陈瑾,又生生咽了回去。
直到朱贵妃下葬,陈衍都不被顺帝允许出现在朱贵妃的灵堂前,众人也就明白,顺帝的确不肯原谅陈衍。
朱贵妃虽然没有儿子在灵堂前为她奉灵,但还有其他人,比如二皇子陈待和三皇子陈德。
皇帝的儿子也算是贵妃的半子,顺帝既然要给朱贵妃脸面,自然不可能让她无人奉灵。
陈待和陈德自然不敢推脱,老老实实的按照顺帝的吩咐,为朱贵妃奉灵,送朱贵妃下葬。
朝堂之上,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吵的天翻地覆,谁还能想起,在朝廷大牢里还有各家的人。都是强占民田而被朝廷看押的人。
朱家虽然满门都被杀的精光,起也是因为强占民田一事。就算苏浅将所有的过错,都已经归在自己的头上,并不代表世族们都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明面上谁也不敢说,怀疑皇帝为了自己或是朝廷,而痛下杀手构陷世族。
毕竟无凭无据的事,他们再怎么不相信也不敢乱说,但打从心眼里他们也想给皇帝一个教训。
皇帝不是想查案吗?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似乎忘记了,其实陈家的人里也多了去,贪赃枉法,强占民田的人。
朱贵妃的死谁都知道,皆因朱家闹出的事无法收场,死了那么多人,人死还不能复生,朱贵妃倍受打击,无法承受这才抑郁而终。
顺帝能在最后追封朱贵妃为贵妃,可见对她还是念些旧情的。念旧情的好,念旧情也就无暇在这个时候顾及朝堂的动乱。
不少人对皇室中人动手,彻查皇室中人是否有像他们一样强占民田者。
随后不约而同将证据全部送到顺帝的面前,包括陈德和陈待竟然都不清白,就更不要说曾经已经是隐形太子的陈衍了。
一群人想看皇帝的笑话,更想知道皇帝面对他们来势汹汹,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