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的是林如海夫妻一体,就算有些波折,也总要想着一处,而瑞安王恐怕年后又要往北边去,她却要守在京中。至于担忧,往后天越来越冷,这母子二人又走水路,别受寒生病才是。
饶是如此,两日后的一个清晨,林家的车马便早早出了城,这次要先走一段陆路,而后才改乘快船。
哪 家
第35章 哪家
贾敏带着儿子林瑾一路南下, 到达苏州地界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了,因这一段正趁着水浅在疏浚河道, 不得不绕路而行,一直到了腊月二十四, 一家三口方能团聚。
“老爷……”
贾敏见林如海黑瘦了许多, 心头一阵发疼。
都说江南之地水土养人, 怎么丈夫回了江南,人却还黑瘦了,必定是这么些日子, 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身边又没有个妥当人照应, 方才如此。
“这一段时日忙着疏浚河堤,好在今年是个暖冬, 真是老天爷赏脸。”
林如海将儿子抱起来, 发现又重了点, 再过些时日,恐怕就抱不动了。
瑾哥已然不是当年的四五岁总爱缠着父亲举高高的年纪,尤其当父亲离开以后,他也生出一些要顶天立地当个男子汉的想法。
林如海刚把他抱起来,他就挣脱开了。
“爹爹,孩儿长大了。”
林如海比了比儿子的头顶,认同的点点头。
“是长高了。”
贾敏又笑道。
“长了将近一寸呢, 衣裳都短了。我们方才到苏州地界的时候,路不好走, 原是在整治河道。”
林如海解释到。
“历来治水,堵不如疏, 将该堵的地方堵了,该疏浚的地方整治一番,只望来年能好些。”
对于水患一事,大禹至今,也未见一蹴而就,林如海也没得多少豪情壮志,要将江南水患连根拔除,水火向来无情,他也不做人定胜天之想,只是能多预防一分是一分,又对妻儿说到。
“我这次来,发现好些农家为了引灌田,竟是将河堤挖了,后面来了大水,自然就冲坏了堤坝,反是将他的田先淹了。疏浚河道挖出的泥甚好,刚好可以用来值桑。”
为了让瑾哥明白,林如海尽量将事情说得浅显些,只见他儿子点点头,又拉着他的袖子。
“爹爹,你带我去瞧瞧?”
林如海点点头,又看了看妻子,笑了。
“好,爹爹明日就带你们娘俩去。”
贾敏原也十分思念丈夫,如今见了巴不得常与他在一处,听见林如海不怕麻烦愿意带自己出门,比瑾哥还欢喜。
第二天贾敏和儿子便穿了一身家常的棉布衣裳,乘了一辆小马车,跟在丈夫后面出了门。
虽说江南是暖冬,但到底是冬天,这几日虽不让工人下水去捞淤泥,但先前捞上来的泥确是要处置的。
劳工们一车车往外拉着晒好的河泥,也顾不得身上脏还是不脏,因为给的酬劳还成,大家多是笑盈盈的,很有干劲,热火朝天。
贾敏和瑾哥也不能下去捣乱,只能远远的看着林如海上了河堤巡视一番。
众人见代理的知府大人虽然年轻,却日日勤勉的各处巡视,又是探花身份,便不敢躲懒。
况且这金尊玉贵的人都能来这淤泥里踩,更何况他们这等人呢?旁的地方的人知晓这边做活还有米粮拿,都打听着要来,也是圣上指了这么一个知府大人过来,他们才能有这等好命。
林如海巡视完了这一段,还有好几段要看,又带着妻儿去看了一处,见后面的河道路程有些远,便打算让娘俩先回去了。
“跌得不是说要值桑?怎的不见桑树?”
瑾哥只看见满河堤的淤泥,于是问道。
“桑树要到春日里才能植,还早。”贾敏勉强知一些农事,与儿子解释到。
她方才有了个想法,又看看林如海,征求丈夫的意见。
“咱们家的产业,多是田庄铺面,虽有养蚕,却也只是个搭头,我想着若不然也赶上这一次,想来你要这些人清河运泥,总也要花销,咱们家也出一些,顺道将来也多织些布。”
林如海会心一笑。
“还是夫人知我,为夫也有此意,早已看好了地,只是我终归在这儿当个知府大人,总不好去买田签契,不过夫人也不必担心钱款,又几个北边来的商人正好想在江南落脚,对于此事很是热心。”
听丈夫如此说,贾敏也安心了不少,薛家虽然富裕,但也总不能将天下的生意都揽了去,见林如海还要忙,也不耽误他的公务,便要下人带着他们四处随意转转,自林如海上京求官,已是好些年没逛过姑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