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听话,太子妃这个做母亲的必定脱不了干系。
“母后,殿下,他年纪小,还有些顽劣,是我这做娘亲的教导无方……”太子妃将身子伏得低低的。
其实皇后娘娘亲自教养,于太孙而言是一件好事,将来到了那位置上,就更加名正言顺,顺应天命。
哪里晓得,太孙还是觉着这样不光彩,当着对着干了。
皇后这几年岁数上来了,倒是宽宥了许多,语重心长道:“若论顽劣,太子殿下幼时也不是样样乖巧,只是太孙如今的年岁,就算顽劣,也当有些分寸了,他不是顽劣,而是恃宠而骄,被宠坏了……”
太子妃如今也只能是又附小做低认了一回错,借着又去叫太孙来认错。
皇家家事,在宫外的敬王自然也是要关心一下。
听说太孙在皇后娘娘跟前记了一笔,不由又对一旁的黛玉笑道。
“春耕才过,大臣们还有些忙,先等到端午,看孙家和娘娘宫里的太孙,还能闹出些什么事来。”
黛玉给他沏了一盏花茶,嗔怪道。
“人家做皇孙也挺不容易,你这做长辈的,莫要拿着晚辈开涮。”
敬王接过茶,笑了。“王妃放心,本王再不会如此了。”
他只是,想换个人而已。
第215章 检举
过了春, 才入了夏,苏老将军就病了一场。
他本是行伍中人,常年征战在外, 身上免不了大伤加小伤。好容易熬过了冬日里,眼看着天渐渐回暖, 人却又病了起来。
圣上见他病重, 还特意赐药赐医, 要他务必好生保养。便又借着苏将军得病这事,提及军中人才选拔一事来。
虽然朝中不少大臣上书觉得应当削减军费,边关既然已经签了安定之条约, 也当信守承诺,裁军撤军才是。
苏峰早前听了这个消息便上书过多次, 征伐之事岂能儿戏,你守君子之道, 早已不知失了多少国土。
加之林如海也与苏峰站在同一阵营, 这两家大约就要成了朝中以孙家为首的那一波公敌了。
圣上又欲将此时委托给苏老将军, 当皇帝没有老到昏聩的地步,何人能治军,可不是朝中那些文臣说了算的。
然此举却是又引来有心人侧目,有了太子妃的孙尚书家越发娇纵,故而又联合了御史大人们,弹劾苏峰任人唯亲。
“这哪里是弹劾苏大人,分明是在说朕任人唯亲!”勤政殿中的皇帝陛下, 将那几个折子狠狠摔在了地上,冷笑道。
当皇帝的几时被人如此辖制过。
“若是当真听了他们的话, 裁军妃撤军职,下一次他们要换朕位置上的人, 朕若不给,是不是又要说朕德不配位了?”圣上又道。
堂下的太子不敢答话,林如海和林瑾也垂着头不说话。
“林卿,你觉得南安王叔如何?”圣上又问。
林如海上前一步答到,“旁的臣不知,不过南安王爷府上,金银必定是足的。”
林如海没有证据,兵部不在他势力之中,自然不能空口说南安王府屯兵,但是林如海心里有数,圣上必定是有南安王屯兵的证据。
圣上本来还想问什么,但是一看林家父子俩,却忽得心软了,他本来也没有几把刀在手,若是要收拾皇家之人,总也还要皇家之人出手的。
“你们下去吧!”圣上便支走了林家人,又对太子道。
“着人去将瑞安王传来。”圣上又对太子道。
皇帝要惩治人,本来没有由头就要找一个由头,如今手里本来就握着证据,更是想怎么处置便怎么处置。
当下也只是挑个人去处置罢了。
前脚去宫外传召瑞安王进宫的太监才出了宫门,就见敬王殿下难得乘着圣上赏赐给敬王府的大马车进了宫门。
而后敬王又叫公公抬了小轿,小心翼翼护送了一个人进来。
来打探的小公公看不清楚来人的模样,只知道那人这个月份了还披着披风,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与此同时,东宫的太子妃得了消息。
“宫外来了消息,咱们家老太太进了宫,要娘娘务必照应着。”
太子妃一听心里就有些发沉,连忙又对传话的公公道,“你速去问问,可是母后传了祖母过来!”
孙家的老太太,早年一直在家里吃斋念佛,自从孙家大房,太子妃的大伯走了之后,便搬到了家庙里,就算孙尚书怎么苦劝,也劝不回来。
好端端的,怎么会到宫里来!
就说这边敬王带着个老人家,也是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这老太太就在半路断了气。他也等不得传召,一路领着人直接就到了勤政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