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原本想着若自家能和林如海做亲,凭着林家父子的通透,将来儿子做林家女婿,前程应是差不了。林家无望,圣上又指了个毫无可取之处的儿媳之后,王大人就动了要做那等权倾朝野第一人的心思。
可惜一向温和守序的林家两位大人参起人来却是半点不留情面,而龙椅之上的九五至尊,更是不会给谁权侵朝野的机会。
这时有个小太监送了茶水进来,在王良跟前低语道。
“王大人,小的承您的恩情,现下外面抓了个要找您家公子的人,怕是要押来宫中对峙,您最好预备着点。”
那小公公送完一盏茶,说完了话,又轻手轻脚的退下了。
王良喝了那盏茶水,苦笑道。“枉我自以为聪明,如今倒是叫人逼着做个弃子了。”
这哪里是传话,不过是催着王良去死而已,当下圣上迟迟没有动手,就是还差了确凿罪证,那想要引蛇出洞的蛇,只探了一个头,并没有真的要从洞里出来。
想来那蛇也够狡诈,就想来个死无对证。
谁死?
必然是专程给人开门,看起来干干净净的王大人!
……
于是乎这日天才亮,宁、荣国府里又再度炸开了锅。
“不得了!宫里来了御林军!这次是把姑奶奶家的宅子围了!!说是王大人为证清白,在御前一头碰死了!”
第144章 朝堂
王良可是当朝一品大员, 在京中经营多年,交友广阔,且他这样的官和荣国府这种世袭的爵位截然不同, 那可是掌管各方调任,工部银两往哪儿使的权臣。
说句难听的, 贾赦贾政之流, 就是想与王良一个桌子吃饭都难。何况王良在京中官声素来不错, 又不狎妓,也不奢靡铺张,起码在贾赦这里, 已是一个为官清正,难得的好官了。
贾赦一听, 倒是升起几分惜才愤恨的心思来,吹胡子瞪眼, 怒道。“我就说, 好好一个大人, 被官兵围了屋子,又被污蔑弹劾,难怪要以死明志,可惜了这么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啊!”
“咱们可要到林家看看?”凤姐还算是记恩的,她虽然不懂朝中事情,隐约觉着林家不会做这样的事,而今林家也有难了, 总也要关照一二。
就算荣国府帮不上什么忙,总也要去探一下消息。
贾赦当下就回绝了这个儿媳的提议, 一副半点生怕被林家连累的模样,又说到。
“看什么看, 如今还不怕引火烧身吗?况且宫中关于娘娘丧事的安排,一丝也无,只管在家中等消息便是!”
或许这也怨不得贾赦半点情面不讲,就连宫中,朝堂之上的氛围也是群臣激愤,谁人都想不到,王大人竟是会刚烈至此,一头碰死在勤政殿。
这些个大臣,多是受过王良的恩惠,平日里也被这位大臣多方照顾,今日都板着一张连脸,一副要向当今圣上兴师问罪的模样。
圣上却是比大臣们淡然多了,仿佛不将这么一个肱骨之臣的死亡当一会儿事,反是问身边的公公道。
“如今外头是怎么说的?”
夏公公手执拂尘,捏着嗓子,说话也是慢悠悠的。
“王大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在圣上跟前一头碰死了。”
夏公公一提到这个,好像开了个闸,顿时民怨沸腾,众臣连道王大人冤枉,好几个大臣。弹劾林如海和林瑾,诬告当朝一品大员,致王良不堪受辱,蒙冤而死。
林如海没有说话,林瑾也安静立在父亲后面,圣上也是极有耐心的将这些大臣弹劾的话语一点点听完了。
待这几个大人列完林家父子的罪证,圣上面色依旧是淡淡的,众臣见圣上不急不怒,以为圣上听进去了自己的谏言,就等着君主裁度。
却听圣上幽幽开口,点点头反问,“原来如此,怎么诸位大人就如此笃定王大人是蒙冤而死,而不是是畏罪自戕呢?”
这时一直在侧旁听的太子殿下忽得出列说话了,又问众臣:
“林大人在朝为官多年,诸位大臣可见他诬告过谁?”
年轻气盛的林瑾也出列,与殿下行礼之后,将腰板挺得笔直,“启禀陛下,若要说家父与微臣诬告,还请诸位大臣说过分明,拿出证据,说说臣等诬告于何处?”
这时方才最激愤的礼部侍郎方伍站了出来,他年纪快到花甲,胡子都白了,长了一大把,骂起人来胡子也跟着一颤一颤的。
“无耻小儿,凭着自己有三寸不烂之舌,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欺下媚上,朝堂之上,岂是容你造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