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了, 方才知道原来哪里服侍的人都一样,总是喜欢打赌, 就说她家中有安哥的时候倒是没这等事,毕竟那时人人都盼着一举得男, 等苏妙伊怀了小弟的时候,倒也还真有人坐庄,押这第二个是男是女。
她哥哥林瑾还带头压了个女儿,最后自然是输了。
“今日见了公主方才想起来,前几日路过公主府,已是修缮得很有模样了。”闲聊之间黛玉想起早前与公主通信之时,怡和公主曾经询问过自己的公主府修建得如何了,黛玉便将境况说了说。
怡和公主当下倒是没有那么反感成婚嫁人了,只因为将来嫁了人,自己能住公主府上,那时自己便是最大主子,比在这宫里自在多了。
“将来若是出了宫,就可以常常找了你玩。”
想到自己这公主将来可以有自己的府邸,而那边的探春却嫁到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去,怡和心中也有几分不忍。
当皇帝但凡要三分颜面,都不会要亲生的子女去和亲,纵使公主自愿要去,为着朝廷的威仪,大臣们也不会答应,可笑的是最后遭殃的却是别家的女儿。
“那位姑娘的日子定了没?”怡和公主虽是在宫中,在政事上的消息还不如黛玉灵通,于是便问道。
黛玉摇摇头。
“总也得等那位王爷回来,听说还没定下。”
南安王那边谈妥了,双方使者再往来几次,最后等南安王还朝,一来一去,总也得到明年才能成行。
然而来年之期,不过半载而已,留给探春的时间终归是太短了。
“真是作孽……”怡和公主想到自己明年也要成婚了,比之探春的境遇,她似乎也没有资格再对自己的婚事有什么不满。
随后怡和公主又与黛玉聊了聊她新出的集子,宫中的公主虽然读书,但是怡和与其他几个公主年岁差了几岁,平日里也就面上的往来,这集子早就出了,想来外面的人也品评过一轮。
怡和公主在深宫之中,每日里只有抱着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没个人讨论,好不郁闷。
“我知你喜欢读志怪奇事、游侠话本,早前张家姐姐还说要把自己的所见写一个,可是被和亲一事气得,好几日都动不了笔。”黛玉对怡和公主说到。
“倒是可惜了,这一次没赶上,她如今可好些了。”怡和又问。
黛玉便将张漱玉如何愤慨说了说,反是惹得怡和公主也跟着激愤起来,一时间元妃宫里来了人,黛玉便知应当是要出宫了。
于是只得作别公主,与宝钗和探春一道又由宫女引路,回了元妃娘娘的凤藻宫,随后再乘上各家马车,出了宫门。
宝钗故意着人走的慢些,等到半路又说要去买糕点,因为这次与宝钗出来得了不少赏钱,宝钗今日穿的命妇装扮,总也能给这些奴仆几分震慑。
赶车的倒也没说什么,对宝钗的事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宝钗说是要莺儿去处置嫁妆的事,也有几分可信,毕竟王家谁都知道,他们这奶奶出不得门。
赶车的嬷嬷如同早上那般将车停了,远远避着。
宝钗遣了人去买糕点,莺儿趁着这个机会又上了车子,边小声说话,边换衣裳。
“姑娘,奴婢去瞧了那孩子,如何养的还成,哪儿都好好的,这户人家可靠,不必再换了。”
“这就好……你瞧着那孩子像不像?”宝钗见莺儿平安归来,心中大安,又问她道。
“奴婢暂且还瞧不出来,只觉得模样还是不错。”莺儿面上也有些犯难,她自然想给宝钗一个肯定的答案,可是也不能对着主子撒谎。
“罢了,小孩子长着,模样终归是要变的,一时间瞧不出来也是常事,先养活再说。”宝钗有些失望,转念便自己安慰自己道。
“奴婢知晓姑娘这么,做必定有您的深意。”莺儿换上自己女子的衣裙,宝钗连忙给莺儿将头发盘起来。
“好丫头,这几人中,只有你自小跟着我,倒是叫你吃了这么多苦,我也不瞒你。”
说话间宝钗已是将莺儿的长发绾起来,又给她把珠花簪子都戴上。莺儿虽是被王简收用了,但是如今依旧梳着丫鬟发式,就如宝钗分明已是嫁进了王家,家中人也多半是叫她一声奶奶。
而莺儿却执着的背地里只叫宝钗姑娘。
宝钗又与莺儿道。“古时当皇帝,有去母留子的说法,如今……在这府里,只得一个大爷,咱们为何不来一出‘去父留子’?”
“姑娘?”莺儿不是个傻的,若不然也不能在宝钗身边跟了这么些年,忽得听宝钗如此说,当下就明白自己姑娘要做什么,吓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