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了年,荣国府里总算是有了一件喜事,那日天有些寒,还下着小雪,贾母在屋子中歇午,并不敢睡下,只在榻上闭目养神。
忽得有个小厮急急忙忙跑进了荣禧堂,来不及抖落身上的雪花,一进屋就连忙磕头!
“老太太,大喜!大喜!宫里的信儿,元妃娘娘今日召了太医,已是有了两个来月的身孕了!”
贾母当即就乐得清醒了,可又怕自己听错,又叫那小厮重复了一遍。
“苍天有眼!赏,都给丫鬟们赏一个月月钱!快去!把你们太太和姑娘们都叫来!咱们要好好乐一乐!”
贾敏召集了众人,大家听说元妃娘娘有喜了,自然面上都是喜色,王熙凤当下虽是说了好些话逗老人家开心,背过身来却又开始头疼了。
“老太太张口就说赏,可前儿好不容易凑了二百两给送信的公公,如今哪里去凑钱?”王熙凤见贾琏满面红光回来了,对他抱怨。
贾琏笑道。“我的奶奶,你是巧妇,就是无米也得变出米来!”
夫妻二人正说着话,平儿进来说,周瑞家的来了。
“太太叫晓得艰难,便叫我送些银子过来,这是一件喜事,家里自荣国府敬大爷去后,总也没有热闹过,也该摆个酒热闹热闹。”周瑞家的事送银子来的,还当真是及时雨。
贾琏便调侃凤姐如今米有了,可以开饭了,也不等凤姐同意,自己开了周瑞家送来的匣子,取了五十两揣着就走了。
凤姐见他没有成百上千的拿,且又不是自己的银子,便也没追究,只是边与平儿点着剩下的银两,边冷笑道。
“我这婶娘,却是个顾着女儿的菩萨。我们巧姐儿,将来怕是连迎丫头的日子都比不得。”
凤姐最是知晓当下府里的状况,她如今攒着的,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的闺女巧姐留一点,巧姐离着成婚,也还有好些年,到时候还不知家中还剩些什么?
主仆二人点了一会儿银子,凤姐又扣下了一百两,这才叫平儿去找了各处管家媳妇,按着老太太的喜好安排开来。
元妃娘娘有喜的消息才传出来两日,贾赦便就给女儿迎春定下来亲事,他不敢当面与老太太说,马路邢夫人好久,邢夫人才赶鸭子上架,来与贾母回话。
“大老爷给咱们姑娘定了一门亲事。”邢夫人心虚的说到。
“是哪户人家,怎么都未曾听过就定下了?”贾母听这婚事定的突然,又是贾赦办事,心中顿觉着不妙。
“是孙家。”邢夫人又道。
“京中人家那么多,是哪个孙家?”老太太神色严厉,又问到。
“总之是户还过得去的人家,给了万把两银子呢!”
邢夫人只得糊弄过去,本以为老太太会发火,但是贾母再听到对方给了银钱之后,却淡了下去,颇为无奈的摇摇头。
“罢了,虽是养在我这里,却也是你们大爷的姑娘,婚姻大事自然是当爹的做主,我这老骨头问了,恐叫人心烦。”
“你们大爷如今又在哪里鬼混,可别叫他向他儿子一样,弄出个外室来!!”贾母忽得又厉声道,可把一旁捶背的鸳鸯都吓着了。
众人都知道老太太说的是琏二爷屋子中没了的那个尤氏,便也不再多话。
这件事情惹了老太太不喜,想要的热闹便也又往后推了,暂且不办酒席,那些原本想着捞点好处的婆子见没了进项,凑仔一处嘴上肯定闲不住。
一个白发驼背婆子说到,“还是姑奶奶家好,只得一个姑娘,跟了那姑娘的婆子丫鬟,得的钱可比咱们多多了,年前姑奶奶的陪房从江南来送年货,我见了,衣裳齐整,有模有样的,可惜当年没能跟了姑奶奶去!”
又有个看着稍微年轻点的媳妇,叹气道:“这日子便是有一日过一日,将来指不定要跟了儿姑娘去呢!”
“人肯定是要陪一些的,不过这陪嫁肯定比不得姑奶奶。”又有个小丫鬟也插嘴说到。
那驼背婆子瞧着这些人没见过世面,又道。“这哪儿能比,二姑娘是什么出身?姑奶奶又是什么出身,那可是老太太嫡出的姑娘,就这么一个!若是要能比,怕是也只有当下姑奶奶膝下那一个比得。”
小丫鬟点头,她只恨自己怎么不生在林家,跟着林姑娘可比这园子里的姑娘好,“可不是,也不知到时候林姑娘的嫁妆要有多少。”
那媳妇这位啐了一口,“那一位如今就可着劲省银子,又生不出儿子来,可不是要给自己姑娘攒嫁妆,她嫁过来的时候可没有多少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