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人听了主子幼时的趣事,觉得很是好笑,可又听着婆子强调不能乱讲,便也只能偷着乐。
只可惜流言蜚语向来如此,不是你说不能乱讲便讲不出去的,随后林瑾却是花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向众人澄清。
他不是因为绞了妹妹的辫子被父母揍了一顿,而是因为绞了自己妻子的辫子才被揍的,不过这澄清似乎没什么用处,倒是要旁人又多了几分谈资。
九月里过了重阳,皇帝陛下领着一干妃嫔们在行宫那边登了一次高,总算舍得回了京城。
太子这一次监国做的甚是不错,并没出什么纰漏,也是这一段时日风调雨顺,各地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当然,太子这个当儿子没有叫父皇失望,但叫皇后这个当母亲的失望了。皇后娘娘千挑万选,倒是瞧了好些人家的姑娘,最后太子却照着皇帝的意图,仍是选了孙尚书家的姑娘做太子妃。
正是孙家二房的女儿,比原先没了的长孙女小了四个来月,若不是瞧着她父亲读书还算成器,也有官职,皇后娘娘估计当场就被气得七窍生烟。
她轰轰烈烈搞得这一场选秀,竟然像是一个笑话,皇上显然对儿子的太子妃人选很是满意,为免夜长梦多,过不了几日就下了旨意,要太子妃安心备嫁,不必出外走动了。
毕竟皇家,可不想再出一回上次那样的事,若是这一次再有血光之灾,总是不吉利的。
不过皇后娘娘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自然也不想就这么认了,当然也要在儿子身边安上一个自己人,况且当朝的规矩也是如此,便又指了一个与自己攀得上亲的侄女做太子侧妃。
可惜林家那丫头太小,若不然就将她按在太子侧妃的位置。皇后娘娘也是有三分气性的,这太子妃林家即是瞧不上当太子妃,就要你女儿当太子侧妃,一辈子做个妾室!
太子在这些秀女中挑完自己喜欢的之后,才轮得到各家王亲也挑了几个去,其他的姑娘落选了,宫中便也赏了物件,放回家中各自婚配,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过最后这一波选秀与薛宝钗无关,她这样的出身和资质,便也只能当个宫女,不会有机会被各家夫人相看,更不要想能得个位份住进东宫。
在她入宫之前,荣国府那凤藻宫的元妃娘娘又召见了宝钗一次。
薛家请了宫里的嬷嬷来教习,这银子也不是白花的,贾元春看薛宝钗再次入宫,各样礼仪举止,却是比先前更好了,应答也比之早前头一遭入宫时更加从容,越发觉得让宝钗入宫来,是个明智之举。
“过几日你入了太子宫中,只管坐好自己的事情便是,你素来聪敏,想来也知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次与你一般进东宫做宫女的人,好几个都藏着心思,故而你当下不能有什么心思。”
元春看了一眼宝钗,这般的容貌,就算自己没有心思,怕是太子也会有心思,不过元春也不想提点太多,若是一次将这人教好了,将来翅膀硬了,怕是自己就会飞走,拴不住。
只可惜贾元春也看轻了宝钗,宝钗不比元春在家中娇养长大,自小没了父亲又要与母亲一道管家,她入了东宫,自然是不能急着出头的,将来若是太子妃入主东宫了,虽说表面上要优待这些预先服侍过太子的宫人,指不定背地里记恨成什么样子?
宝钗很懂何为未雨绸缪,才不会只为着一时的意气与宠爱就失了分寸。
入了东宫的大门,宝钗便成了这一批被选进来的宫人中最为低调的一个,做出一副身不由己要进宫的模样,也不敢与旁人相争,并不敢期待太子殿下垂青。
宝钗是商户之女,又没了父亲,这等出身落在东宫好些人眼中,并不够看,若说长得出挑,这几个被选进来的相貌也不差,又比宝钗会装扮,故而倒也不将宝钗放在眼里。她向来又会做人,用不了几日就将其他几个姑娘收服了。
若说这北阳县,还当真是风水极好,林瑾与苏妙伊成婚多年,当下都快到而立之年了,还没个一男半女,京中说他们林家的那些传言早听得他耳朵都起了茧子。
旁人家见林家大爷没个孩子,倒是比林家人还急,也不知有多少人家做着能将女儿送进林家做姨娘的美梦,天天背地里诅咒林家的奶奶苏妙伊生不出孩子来。
反是林家人最为淡然,林如海和贾敏倒是比两个孩子都沉得住气,劝他们宽心,林家几世单传孩子本来就来得晚,当下养好身子是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