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被也先拒绝的阿剌知院:不让我做太师是吧,那我向你学习,也做大汗好了!
他是打不过也先,但南边的敌人呢?
哪怕打过来,汉人也不会长久呆在这茫茫草原上,他们要的只是边境土地,要的是上贡臣服,不得侵扰大明子民。
那……跟之前几十年没什么区别嘛。
阿剌知院:投明一念起,霎时天地宽!
**
春末夏初,朝廷在有条不紊备出征事。
而主将英国公就担心一件事。
越临近出征日越担忧。
这日,他拉住负责提督军务的于谦道:“怕只怕事到临头,太上皇又想跟咱们去亲征!”
在英国公看来,此次出征算是梦幻阵容了:陛下英明,连派出的监军宦官都是兴安!这位先帝年间就做过监军的老人家,是个谨慎妥帖不会瞎指挥辖制将领的人。
但,京城内还有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呢!
若是他们准备妥当,太上皇非要跟着——那岂不是又要外行指导内行?而且以太上皇现在的精神状态,感觉干出宋钦宗那种‘让军队撤下来,换我的道士上去撒豆成兵’这种事儿也不奇怪啊。
“于尚书劝劝陛下,这次一定要拦住太上皇。”
他特意拉着于谦说这件事,也是朝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实倚重于尚书,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说实在的,虽然这种心思决不能见光:但英国公有时候还挺理解也先弑主的心情……
*
于谦安慰‘太上皇亲征恐惧症’的英国公放心。
心道:那是个好孩子,必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但他还是去西苑单独请见了太上皇。
姜离听闻于尚书请见,也很高兴:大军出征在即,她本就有东西要送给于尚书,他不来,她也要请的。
她预备送出的,除了她当真虔虔诚诚沐浴焚香后画的平安符,还有很多开过光的法器——太上皇在修仙,逢年过节各地送上的贡礼就不再是珠玉绸缎等‘俗物’,而是变成了天下各地道家名观供奉过的法器。
当然,其实多半是换种方式的金玉之物:比如道祖面前供过的玉佩,那不就是法器吗?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姜离优中选优,挑了很多能随身携带,但又不至于增添负担的‘三清道尊开过光的法器’,装了满满一匣子。
以至于于谦一打开,都被里面的宝光刺到不得不闭了闭眼……感觉带上战场可以当晃人的暗器来用。
*
因于谦是常朝后过来的,也快到午膳时分了,姜离便热情留膳表示:今日她这里还有鲜笋可以吃!
笋子是时令物,如今春末夏初,外头都找不到好的嫩笋了,也就是宫里用尽各种手段才能让太上皇延长下吃笋日子。
见她很喜欢笋的样子,于谦就笑道:“臣的家乡,西溪竹林产笋极盛。”
姜离仰头认真听着。
他说起年少时,与两三好友入竹林,就在竹下扫叶煨笋,什么调味配料也无,就等笋子火炙而熟,取小刀剥去外皮便可入口。
真是此生吃过最清味鲜美之物了。
见眼前人托着下颌仰头听他说起少年旧事,眼眸晶亮,当真如璚英听他讲古一般。
心道:她既也爱吃笋,那等这回战事完了朝堂安定些,他可以请些休沐回家乡看看。
哪怕不能如在竹林中现吃一般鲜,但家乡既盛产笋,各种笋子的风腌小菜也多,远非京中可比。
到时候可以多带些回来。
他如是想着,就如是开口:“待臣归来,便回家乡……”
然而刚开口,就见上皇神色骤变,慌的直接伸手打断他的话:“不要说!”
于谦有点讶然。
姜离确实不得不没礼貌了!
现代人有自己的‘封建迷信’。
这种出征前说‘等我这次回来,就解甲归田/返还家乡/平静过日子’之类的话,绝对是最危险的flag!
可不许说!
一定要把flag坚决拔掉。
于谦也只是惊讶了一下后,就大约明白了其意,不由愈发含笑。
从善如流转了话题:“臣今日来,还有一物送与上皇。”
姜离好奇,于尚书进来的时候,确实带了个盒子,看起来还很像个点心盒子,不知道装的是什么——总不能是于尚书忽然给太上皇送点心吃吧。
打开一看,居然真是!
而且小元宝似的点心上还印着‘定胜’二字。
饱读东厂出版的岳将军各类小说的姜离,很快笑道:“诶?该我给尚书备定胜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