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随便一个江湖郎中去书坊问,璚英也不当拿不定主意,还特意再来找高朝溪商议——这说明,璚英是很想出这本医书的。
“对,因是少见的女医者呢。想要刻印的更是从前没有过,专门记录妇人病症的医案书。”
医案书跟普通的医书还不同,上面记载的是医家实在诊治过的病例,而非诊脉治病原理。
自古以来这种记录病例的书籍倒是不少,然从前确无专门为妇人所出的医案书。
“——是一位姓谈的姑娘,跟着父母兄长上京,预备来年兄长们考科举。”
她在京城书坊里流连忘返,见各色书籍俱全,就动了心思,替母亲问一问能否在此出一本医案。
谈家在当地是名医,父母都救人无数,但谈姑娘多年眼见,母亲治的皆是无可求医的妇人。
毕竟,医家有云:“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实在是忌讳太多,说是看病,但很多时候连病人的面都‘看不到’,这怎么治?
“谈姑娘还把其母多年的手书拿给璚英看过了,实是有裨益的好书。我也看了两例——太医院对妇人症候只怕都无此了解,”高朝溪这还是委婉给太医院留了面子。
谈!
姜离想:真得感谢很多出名人物的姓氏也比较有特色。
这个姓氏,自然让她想起四大女名医之一的谈允贤。
只是……从6688刷给她的信息里算算年龄,就知道这应当又是一张前瞻卡:谈允贤本人,还要十一年后才出生呢。[2]
此时璚英遇到的这位谈姑娘,是谈允贤姑母。
但没关系!名医的老师,也是名医——谈允贤自己的自传都写了:所学医术来自家传,尤其是养育她的祖母茹夫人口传身授。
姜离:这就是瞌睡了枕头自己长腿跑过来啊!
第58章 初次出宫
正统十四年。腊月十八。
每月逢八、十八、二十八,护国寺外都有庙会,堪称京城中最热闹之处。
而今日,又是这最热闹之地最热闹的一天——下一个庙会就是腊月二十八了,那就到了年根底下,家家户户都有忙不完的活计,就没有心思好生逛庙会了。
非得这离过年还有十来天的庙会,人人心上又有过年的喜庆,又有闲暇才热闹破了天。
护国寺的庙会,东起德胜门,西至新街口大街,足足绵延近千米:各色小吃、字画、算命、摆件、年货等摊位填拥杂沓挤挤挨挨,没有一块空闲之地。
来往行人也是摩肩擦踵。
故而这段庙会路直接被规划成了步行街——任你什么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皇帝陛下亲自来体察民情,皆不许乘车通行,所有人都得腿儿着。
而皇帝,不,上任皇帝,今日也没有乘车。
姜离极有兴致地左顾右盼,看着这大明朝北京城的热闹。
之前当皇帝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她,而且那时拉仇恨太多,生怕出门后被人套麻袋,非得如今卸下樊笼,才终于能放宽心出来走一走。
对姜离来说,目之所及一切都是西洋景儿,完全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
太上皇这里跑跑,那里颠颠,身后跟着的两个锦衣卫精英,两个东厂宦官高手都痛苦极了——不光因为太上皇动如脱兔。
还因为这尊贵脱兔的打扮……
*
庙会上妇人孩童不少。*
寻常人家妇人女孩儿常日出门采买甚至摆摊自家经营小生意,并不会讲究到戴帷帽遮掩面容。庙会上来来往往戴着帷帽的,多半是官宦人家的贵妇。
但也有一眼望过去就不是普通人家的贵女,没有戴帷帽的,兼之这是个生的珍珠似的美人儿,在人群里简直会发光,路过的人实在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不过也就下意识多看两眼罢了,觉没有敢造次的:没见这位贵女不但身后跟着四个看起来就格外精干的护卫,旁边还紧紧傍着一位健妇,就连去逛泥塑小摊儿,两人都不分开。
珍珠似的贵女高朝溪,心情很复杂看向她身边的‘健妇’——
陛下说要乔装打扮下一起出门逛庙会的时候,她以为的是她扮作少年郎陪陛下出去逛逛。
然而……
当皇帝令宫人梳了发髻,换了裙子,高高兴兴从内间出来转圈圈展览给她看的时候,高朝溪回想了这辈子难过的事情,才压住了嘴角,盯着姜离的眼睛说出了‘真好看’三个字。
高朝溪还算有心理准备,毕竟皇帝梳的发髻、簪的钗环还是她给选的。
但奉命来护卫太上皇白龙鱼服微服民间的精英锦衣卫,差点在门口石化碎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