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府门,大皇子妃就吩咐身边丫鬟:“快去喊陶妈妈过来,就说有要事。”
“是。”丫鬟应道,转身匆匆而走。
还不等走出去几步,就见留守府中的护卫面色冷肃,快步走来,到了近前,行了一礼,起身,低声禀报道:“主子,陶妈妈服了毒。”
第75章 算不上是个好人, 也算不上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大皇子妃面色一变,拎起裙摆,抬脚就往里跑,大皇子急忙伸手将人抱住:“莫慌。”
说罢看向一旁的护卫严青, 问道:“人怎么样?”
“活着。”严青忙接着说:“一发现不对, 属下即刻就请了耿太医前去诊治, 眼下人已经救回来了。”只是情形不大好。
严青见大皇子妃神色不好, 及时把后面一句话咽了回去。
人救回来就好, 大皇子松了一口气,低头看向怀里的妻子,便见她眼中已满是泪水, 伸手抚了抚她的背:“好了, 莫哭, 人没死。”
大皇子妃抬眼看他:“夫君, 我想去看看。”
大皇子点头, 先吩咐严青领着从宫里带来的两名太医先行一步, 随后扶着大皇子妃在后头跟过去。
待二人到达陶妈妈居住的小院时, 两名太医已经给陶妈妈诊过脉,正在和原来府中常住的耿太医交流。
见大皇子夫妇进来, 三人忙行礼, 大皇子摆摆手示意起身, 出言问道:如何?”
年长那位太医拱手一揖:“回殿下,得亏耿太医出手及时, 眼下性命是无碍,但那药性霸道, 伤了根本,怕是于寿命有碍。待稍后微臣等商议过后, 再开一副方子慢慢调理。”
大皇子拱手:“有劳几位太医。”
几位太医忙拱手还礼,连道不敢。
大皇子吩咐严青:“稍后开完方子,你亲自送两位太医去城外庄子上,去看看陶妈妈的孙子,若能够移动,便将陶大林一家三口全都带回府中来。”
“再把庄子上仔仔细细查一遍,若有什么可疑之人先拿下,一并带回来。”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严青凛然应是,点齐人手,带着两位太医出门。
听完大皇子的安排,大皇子妃走到床前,看着双眼紧闭面色惨白的妇人,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
纵然知道陶妈妈存了害她的心思,可二十年来的感情也是实实在在的,她没法做到铁石心肠,无动于衷。
身边丫鬟搬了把椅子放到床边,扶着大皇子妃坐下,随后退到一旁站着,也红了眼眶,心中却是困惑不解。
在这府里,谁人不知陶妈妈在主子心中的地位,在整个府里都是有头有脸的,吃穿用度和正经主子没什么两差。
儿子精明能干,媳妇孝顺懂事,又刚刚得了孙儿,真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就要喝药。
大皇子妃伸手握住了陶妈妈的手,哽咽道:“陶妈妈,你、还好吗?”
陶妈妈的眼皮动了动,艰难地睁开眼睛,恍惚了好一阵子,才认出面前坐的人是谁,面上顿时显出愧疚和羞惭来,老泪纵横,“姑娘,老奴对不住您,老奴……”
听她声音虚弱,大皇子妃用力攥了攥她的手:“妈妈无需多言,我都知道,我不怪你,不怪你。”
这一句“不怪你”,听在陶妈妈耳中,犹如大锤砸在她心中,将她那颗煎熬了数日的心砸得稀碎,她悲声恸哭,抬起虚弱无力的手用力捶着胸口:“老奴不是人,老奴有罪啊。”
见她这般,大皇子妃动容不已,用力握着陶妈妈的手,泪如雨下:“陶妈妈,莫要这般,你有此一劫,也是受我牵累。”
“去年你就同我说过两次想去庄子上养老,是我舍不得,强留了你下来,我是想着、想着你照顾我这么多年,想留你在身边养老,可谁知,谁知……”竟闹成这般。
大皇子妃再也说不下去,抱着陶妈妈的手,伏在床边放声痛哭。
大皇子妃是个重感情之人,她也知道这件事怪不到陶妈妈身上,可一想到若不是小九和桶桶,陶妈妈会害了她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心里头难免生出芥蒂。
她清楚地知道,经此一遭,她心里的疙瘩再也消散不了,而陶妈妈也无法再像以前那般坦荡地面对她。
她们主仆之间那情同母女的深厚感情,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听了大皇子妃这一席话,陶妈妈心如刀绞,攥成拳头那只手不停地捶着胸口,哭得几乎断气:“我的姑娘啊,老奴对不住您,没脸活在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