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和旁观者心思各异。
姜议语往侧边看,他没有要把包给她的动作,但还是说了,“我自己背着吧。”
“你先把气儿顺匀了。”南方人哪来的儿化音。
“你先把气顺匀了。”她纠正他。
他往前走,“气儿顺匀。”
“气顺匀。”她坚持。
“气儿。”
“气。”
“气儿。”他加快脚步,脸上浮出笑。
“气。”她走在旁边,也笑。
要不要这么幼稚啊两位,后面跟着的童某人和罗某人不约而同对看了一眼。
几个纠正几个不改,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教室,苏诀把她的包放到椅子上,让她先进去。
姜议语看到他的动作,手搭在椅背上一两秒,蓝色显白是真的,不对,是因为他手本来就好看,指节分明,青色的血管清晰可见,护士都喜欢这种手吧,打针好打。
她坐到椅子上,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卷子,素描本,笔,早餐,默默想,她一画画的,也挺喜欢这种结构。
早上的时间很珍贵,教室里已经趴下来几个人。
素描本被翻开,里面全是练习,各种物体,比如放在桌上的水杯,搭在卷子上的笔,雨后的窗户,锅里的玉米,袋子里的鸡蛋等,她没有画过人物,想试一试。
趁他在睡觉,手就这么搭在桌子上,姜议语放肆地观察,终于是添了几笔在新页上,逐渐成型。
到最后,连侧着的脸,闭着的眼都画了出来,虽然还不算一幅完整的作品,但也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画上的人是谁。
姜议语几次比对,确保相同,最后一次看他的时候……
“你做什么。”又被抓包了。
素描本翻了一页,成了空白的一片,她眨了两下眼,朝本子上看,“我,我准备参,参考你做个,做个模特。”
对方看了她几秒,坐直说:“我需要配合吗。”
“不用,你继续睡。”她笑着说。
时钟即将指向八点,苏诀没重新趴下去,“做完给看一眼。”
姜议语想起来他的头像,从包里拿出来一个相框,按他的标准,20乘15的尺寸,“你的小球,本来早就画好了,但我等这个框等了几天,才到现在。”
原木色的外框,用一块玻璃压着,包装得仔细。
他接到手上,木质触感,与其说是画的,更像是打印出来的照片,可见制作者的用心。
只是随口一说,用来堵她要给钱的借口,这时心里反而有些涨,盯着手里的东西,久久没动静。
落到制作者的眼中就是,这小球有什么好看的,至于看这么久吗,还这么认真,他考试要有这么认真,哪至于只考一百二。
“你诗词赏析题怎么不写。”这是昨天讲卷子时,美黎点名的。
苏诀摩挲木框边缘,面不改色,“不会。”
“你把这个收进去,我教你啊。”姜议语下巴往他手的方向点了点。
他不仅不收,还把后面的支架展开,立在桌子左上角,与前排的笔筒形成鲜明对比。
“……”姜议语把刚抽出来的语文卷子放回去,“你自己研究吧。”
只能说他太喜欢物理,就跟她喜欢数学绘画一样,这没什么的。
第一节的物理课,苏诀堂而皇之地拿了语文卷出来,当真在研究。
结果就被梅智点了名,“苏诀,这道题答案。”
“36.”他站起来说。
梅智也是不太明白,这人难道长了四个眼睛两个脑子,桌上的《还陕述怀》都快戳脑门上了,还能这么清楚他讲题的进度,只能让他坐下。
看的是一个,想的是另一个,渣男,姜议语戳了戳卷子上的图像。
今天是周五,学校的兴趣班正式营业,下午第三节课的躁动不亚于放假前最后一节课。
“只有你和班长选的木工,这个到底是做什么的。”姜议语研究了一番收集表。
苏诀把写完的竞赛卷收到抽屉里,“去了再看。”
“走啊,姜议语。”她跟学委选的都是绘画,计划着一起走,就在一楼的教室。
木工班在绘画班旁边,她说:“童伊凡和罗契都去篮球场了,你跟我们一起呗。”
又把桌上的相框收进去,“嗯。”
明明是自己做的,看着却有些碍眼,现在收进去了,姜议语很轻地眨了下眼,看起来挺高兴,抱着自己的素描本,往一楼走。
透过干净的窗户,能看到里面的纯木头和小电锯,以及堆放到一起的木材,还真是砍木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