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一眼就看到了十来道菜肴里,中间那道最特殊的存在。
“这道菜是?”
老太监立马解释:“皇上,戚大人回来了,从民间高价买了个水煮鱼的配方,特意给皇上换换口味。”
“民间的?”老皇帝来了兴趣,这鱼儿居然还能这么蒸煮,这么一大盆,花花绿绿的。
诱人的香味,让他食指大动。
他细细品尝,发现那一片片的是莲藕,土豆片。
蔬菜的味道冲淡了鱼腥味,一块鱼肉入嘴后,酸甜爽口。
他愣了一会儿,惊讶的没说话,只是这筷子对着这盆菜,再也无法收手。
一旁的老太监也是叹为观止,作为皇帝,每天吃菜的份量都是有讲究的。
要营养到位,各种各样,但皇帝的食欲不振已有一段时间了。
眼下看到这胃口大开的情况,一时间他都忘了阻止。
午膳完毕,老皇帝接过手帕擦了擦嘴角,一脸笑意:“让戚大人过来见朕。”
他胃口好多了,果然还是戚鸿煊有心,微服出巡去办事,还不忘这些。
戚鸿煊是在大殿见驾的,老皇帝精神抖擞的坐在宝座上,对他摆了摆手:“戚大人无需多礼,你有心了,你的那道民间菜,甚得朕心意。”
戚鸿煊起身,对上皇帝威严的脸:“皇上喜欢就好,除了水煮鱼,微臣还有个烤鱼配方。”
皇帝扬起眉头:“没想到鱼儿还有这么多做法,那厨子还真是厉害。”
戚鸿煊点点头:“那小姑娘确实有几下子,卖的吃食很受百姓的喜爱,微臣也只是试着买下配方,幸好能给皇上解腻。”
皇帝愣了愣:“居然是出自于一个小姑娘之手,真是了不起。”
看来自古民间出人才。
戚鸿煊也因为这道菜,额外得了不少赏赐。
此刻,被人念叨的舒慕儿站在自家院落前,带着两萌宝在喂兔子胡萝卜,连连打喷嚏。
咦,她这是感染风寒了?
不对吧,这也才八月初,天气还没彻底凉起来。
刚一琢磨着,又打了好几个喷嚏。
“姑姑,你怎么连打喷嚏啊。”朵朵欢快的喂着兔子,歪着脑袋时不时的看她。
这养了几个月的兔子,都跟小动物们混熟了。
现在新房子盖好了,院子可比以前大几倍,就连养兔子都有专门的围栏跟木屋房子。
“傻妹妹,肯定是有人想姑姑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挂念。”冬冬瞅了舒慕儿一眼,煞有其事的说道。
他也是听娘这么说过的。
第77章 有了钱跟资本,村民都讨好
舒慕儿噗嗤一声笑了,摸了摸这虎头虎脑的小脑袋:“就你嘴甜。”
这小子还真是活泼了不少,现在都敢开她的玩笑了。
她看了看如今的舒家,经过一个半月的建造,差不多可以竣工了,就是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比如添置家具,在院里挖几块地,建造马厩等。
屋子倒是可以住人了,舒家人也住了好几天。
这住来住去,家里人还是觉得住村里比较习惯。
以至于镇上的宅院大多数都是空着那的,但镇上有了宅院,堆积食材就比较方便。
新铺子已营业了半个月,陆陆续续的招了不少学徒。
舒慕儿为了方便起见,七天为一个时间段,带一批出师。
随着学徒数量的增加,街头放告示的那招不太好使了。
她便找人撰写宣传单,让小松子这帮人,去附近的城镇发放。
有意向者再引荐过来。
帮忙撰写的人,大多是一些穷书生,靠着微薄的收入来填补家用。
一张宣传单两文钱,每晚抽点时间出来撰写,也能挣个二三十文。
舒家没以前那么忙碌,铺里有掌柜跟伙计,合作的加盟商各忙各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来进原材料。
舒慕儿跟李香芹也不用天天去镇上,日子倒是清闲下来。
家里的田地在忙时,会请一下短工。
算算舒春去学木工活儿,也有一个多月了,差不多可以出师了吧?
家里的家具就靠大哥设计了,舒慕儿筹谋着可以给舒春开个铺子,让他靠手艺吃饭,相信那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对了,冬冬,朵朵,你娘在忙什么呢?”舒慕儿四处张望,一上午没看见大嫂了。
这李香芹回到村里,哪怕是手里每个月都拿着工钱,还是跟过去老黄牛一样,洗衣做饭样样包揽。
好在她的这番付出,得到了家里人的认可,即便是母亲金氏对大媳妇也比过去好太多。
冬冬歪了歪脑袋道:“我娘去洗被子,衣服之类的,还扯了一些布匹,说要给我缝制新衣,新鞋等。”
他还有半个月就要去学堂了,长期住在那,母亲就开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