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将军一家必须连根铲除。”方长鸣平静地说。
吴太傅一愣。
“为何?”高成林倒是先问了。
“我虽不喜欢唐丞相,但平心而论他只是想要当权臣并无二心,沈大将军一家就不同了……”
方长鸣手中产业不少,他知道从十几年前开始,沈家就变得很低调,但他们暗地里对家中奴仆佃户,哪至于欠他们家债的农户都很好。
佃户更是只需要交一成的租子,这个数目可非常不对劲。
市井中多有沈家仁义的说法。
而沈家也姓沈,皇室也姓沈,市井之中竟然有将之混为一谈的趋势。
还是白老师和他这些年做了许多事,才渐渐扭转了风声。
沈家仁义那不过是因为陛下圣明罢了。
邀买人心向来是改朝换代需要做的前期准备。
沈大将军是有造反的心思,可一旦造反打仗,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出一点点小利就能得到好名声。
付出那么少,欲望却那么大。
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吴太傅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老朽,竟是没有察觉,是老朽的失职。”
高成林也有些懊恼:“我在京中为官多年,也听闻沈家仁义,只是这好名声谁不想要?便是唐家也会施粥赠药,我便没放在心上。”
“这些年师父不在京中怎会是师父的失职,是我失职了。”高成林叹了口气。
“不是,良种推广之后,那些风声就弱下来了,这一两年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你们不知道很正常。”方长鸣要不是早早在京城就安排了人,他也不会知道。
而且白老师给他描述的书中,也有沈大将军振臂一呼,以清君侧出兵的内容。
他的想法正好得到了侧面的印证。
所以对待唐丞相他没有下狠手,只不过是想要他赶紧退休而已。
对于沈大将军那就不同了。
他们已经开始在谋划谋反的事了,那就必须要彻底铲除。
“如此,老朽明白了,方大人只管去做,世子那里老朽亲自去说。”
方长鸣起身,郑重地对着两人行了一礼:“那便,多谢两位了。”
吴太傅赶紧起身扶起方长鸣。
———————————
“这些章程我瞧着都没有问题,母后瞧着有些憔悴,那些细枝末节交给手下人去做,母后还是要多多珍重身体。”
白明理看完东太后写的宫宴流程说道。
祭祖、举办宫宴,这些都是必须的。
哪怕他说了尽量节俭。
这些也是节俭不掉的。
“陛下还说哀家呢,陛下才该是多歇息,朝中大臣又不是吃干饭的,总是要用起来。瞧陛下都瘦了一圈了。”东太后笑着说,陛下还劝她呢,自己都熬成这样,弄得她想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
“我知道了,只是这些日比较忙。”
两人又说了一会闲话,白明理这才亲自把东太后送到前殿,目视着东太后离开。
他招招手,苏硕出现在他身侧。
“这几日你们也要劳累了。”怕就怕这个时候出问题,守卫的人员这些天也很忙,苏硕更是要禁军和皇宫两边跑,白明理揉了揉眉心说,“等这事了了,朕定然重重有赏。”
“谢陛下!”苏硕恭敬行礼。
白明理看向寝殿外小小的天空。
自己刚才好像是在给手下画大饼啊,不过他是肯定会兑现的。
他心想不知道方长鸣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估计也在工作吧。
唉,都在加班啊。
他们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卷王了吧。
想着想着,白明理嘴角翘起,苦中作乐地笑了。
第121章
圣人祭天, 禀报天地。
白明理像是个提线木偶一般按照礼部的安排行事。
过于繁重的冕服压在他的身上,让他连低头走动都困难。
似乎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
白明理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了这天下之重。
其他不提,这冕服确实很重。
幸亏平时不用穿, 不然要被压得长不高了。
白明理站在祭坛之下悠悠然地想。
这个时候他还没忘给自己开个玩笑,缓解一下有些紧张的心情。
不管他表面上看起来多悠闲。
心里还是紧张的。
他想,这以后是真的没有人敢直视他了。
自己会成为真正的帝王。
白明理在心中警告自己,这是暂时的, 白明理,你只是暂时给大齐打工,本质上你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
千万。
千万不要忘记了。
礼官唱和, 百官俯首。
白明理一步步走上祭坛,心里想的却是千万别踩到衣角, 不然那就搞笑了。
他将祭火丢入巨大的青铜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