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的,没有任何回应。
屋子里是死寂般的沉默。
可元妤仪却没有丝毫丧气,她伸手勾住谢洵的小拇指,语调郑重,“知道你是个闷葫芦,不答应便是默认啦,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百年不变,直至白骨化为一抔黄土。
而一辈子做夫妻,便是无论生死。
第60章 生死
翌日卯时三刻, 天刚蒙蒙亮,一行人便重新踏上了回京的旅程。
或许是因为驸马重伤,即便是回去请功领赏的路, 几人的情绪也始终不高,只是沉默着赶路。
卫疏当了一块名贵的玉佩,好不容易在边陲小镇买下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以便公主也可以待在马车上照顾谢洵。
其实元妤仪的伪装很好, 她看上去情绪相当平静稳定,毫无破绽, 只是话少了很多, 平日里问的最多的也不过是“还有几日。”
他们知道,公主是担心驸马的身体。
什么庆功领赏, 她全不在乎。
一心只盼着回京便好, 等到了京城, 召来御医, 驸马还年轻,定会养好身子安然无恙。
他们已经走了四五日, 这一路还算安稳, 并未碰见那等打家劫舍的贼人, 可驸马却并未丝毫要醒过来的征兆。
元妤仪不断对自己说吉人自有天相, 她手指冰凉, 却还在给昏睡的谢洵喂药。
苦涩的药汁味道在鼻端徘徊,元妤仪先吹了吹热气,又用汤匙尝了一口温度, 酸麻的浓烈苦味激得她皱紧了秀丽的眉尖。
但她看了眼意识混沌的青年一眼, 还是一鼓作气喝了苦药,含在嘴中撬开紧闭的唇渡给他。
在唇齿间传递的苦味让两个人都蹙眉。
这些日子的每一顿药, 元妤仪喂不进去,都是靠这种方法让他喝下的。
更甚至元妤仪对这种苦的感知更加清晰。
少女刚喂完药,将瓷碗放在了食盒里,马车去剧烈晃荡一下,一支淬毒的羽箭“嗤”的一声钉在车厢上。
紧接着便是人仰马翻的打斗声,队伍最前面传来季浓警告的声音,“阿妤,别出来!沈清,快去找殿下!”
马蹄声和重物落地的闷哼声此起彼伏。
元妤仪听到外面的动静,神色一怔,猜到恐怕是上次行刺未得手的人这次又安排了第二次刺杀,千方百计地赶在他们回京之前灭口。
现在已经出了青州三日,照这样的速度,抵达上京也只在一两日的功夫了,难怪幕后黑手着急。
少女很快镇定下来,神情凛然,迅速从身旁的小匣子里拿出那把短匕,紧紧地半跪在谢洵身侧,大有一副鱼死网破的气势。
这次跟随公主等人去上京赈灾的人手经过接二连三的刺杀,已经削减许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匆忙赶回京城。
可是对方的人却源源不断似的,尽管安国公府的随侍皆是以一敌十的好手,却还是双拳难敌四手,只能勉力支撑。
季浓被对方的首领用铁链捆住右腕,上面的倒刺立即将她的手腕箍出一道血痕,传来几道骨头碎裂的清脆咔擦声。
“阿浓!”
卫疏原本守在一边,此刻却也顾不得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冲上前想要偷袭对季浓下手的人,却被那壮汉察觉,一脚踢在心口,踹到树干上。
“卫择衍!”
季浓见状慌忙伸刀去砍铁链,却被对面的刺客往后一拉,摔倒在地上,血肉模糊。
原本想要去马车旁边护着公主的沈清也被几个黑衣刺客缠住,半步也动弹不得,马车旁的两个侍卫先后被人射杀,死前还维持着保护主上的姿态。
两个黑衣刺客见马车旁边再无人保护,立即对视一眼,迅速踏到车辕上,掀开车帘果然见到了这次行动的目的——靖阳公主和重伤昏迷的驸马。
元妤仪是中宫嫡出的尊贵公主,琴棋书画皆有涉猎,然大晟传统如此,世家贵女却并不通武艺,是以她只能循着记忆中谢洵的动作,持匕首盲目地向前刺去。
不远处的两个刺客也同时举刀,元妤仪闭上双眼,却没有等到预料中的疼痛。
她睁开眼却只看到一支径直贯穿两人胸膛的长枪尖,两个刺客眼中还带着惊愕,眼睛瞪得极大,如两具软塌塌的抹布向前倒来。
元妤仪猛然想到还昏迷的青年,担心这两人倒在马车里砸到谢洵,不知哪来的力气,用力一推,将他们往后推下马车。
与两个刺客落地的声音同时响起的,还有一道铿锵有力的男声——
“中军将军祁庭在此,谁敢造次!”
不远处的青年已经下马,身后跟着两列身着甲胄的侍卫,他沉声下令,“缴械投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