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闪过元妤仪看向方才那对母女的悲悯目光, 谢洵的心又不自觉沉了一分。
兖州灾情在贪官污吏的影响下,相较普通天灾更加严重, 长此以往, 必定引发暴动。
谢洵从前并没有这样挂念百姓的想法, 对他来说活着的唯一目的便是为陆家翻案, 圆母亲临终前的遗愿。
陈郡谢氏与他无关。
天下江山与他无关。
至于黎民百姓亦是如此。
可是现在谢洵的想法却在逐渐转变,或许从目光下意识地追随着元妤仪时就发生了变化。
他本可以游离于朝局之外, 保全自身, 却还是忍不住躬身入局, 以命相博, 甚至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同江相一党僵持。
对兖州的情况亦是如此。
天下每个角落, 每个城池里每天都会有死去的人,吊死者,自戕者, 吞毒者, 溺死者……
更有甚者连死因都不明,谢洵原本觉得无所谓。
生老病死, 各有归宿而已。
可元妤仪在乎,她怜悯每一个受天灾人祸欺凌的百姓,哪怕她本是尊贵无双的公主,本可以高高在上,不理会这世间一切。
可是她同情,她难过。
而谢洵会因她的悲伤而心如刀绞,他会心痛元妤仪沉默的视线,所以他要想法设法去改变兖州百姓凄苦的现状。
只为求她心安。
……
一行人的效率很高,再加上方才亲眼见到了沿路灾民的惨状,脑中都仿佛绷紧着一根弦。
申时一刻,众人已经抵达兖州城。
路上,曾有随行侍卫小声讨论,“怎么离兖州城越近,这里的灾民反而越少?看着灾情不似方才严重。”
谢洵和元妤仪未答,却都想起了那女子说的话,他们是被这城中的官吏乱棍赶出来的。
卫疏不摆贵公子的谱,又好与人打交道,这一路走来,倒和同行的将士养出了浓厚情谊,熟稔许多,闻言主动接话。
“很简单,此次朝廷派遣官员来兖州,摆明了要使些雷霆手段,他们自然害怕,要将受灾严重、存活艰难的百姓赶远一些。”
说到这儿,卫疏的话音一顿,看向不远处同样听得认真的少女,似乎主动引她接话。
“至于为什么害怕呢?”
他停顿片刻,却岔开话题问,“季姑娘觉得为何?”
季浓疑惑转头,高挺的鼻梁投下一侧光影,修长眉梢一挑道:“自然是心里有鬼才怕。”
两人一唱一和,将其中局势剖开。
方才还疑惑的侍卫们立即反应过来其中关窍,再看向面前一派祥和的兖州城时,心中也带了几分打量。
……
浩浩荡荡的队伍停在城门口。
早有几个穿着官袍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众仆从,候在深褐色城门前,见状立即上前拜倒行礼。
元妤仪坐在马车中,面前垂下一道半透明的帘子,她盯着不远处模糊的几道人影。
“哪位是兖州节度使?”
为首的中年男人宽脸窄眼,有些发福,脸上露出不出所料的表情,上前一步,拱手道:“微臣江长丘,拜见殿下。”
马车内的少女看着那个自觉站起来的人,轻嗤一声,冷声道:“本宫让你站起来了吗?江节度使真是好大的官威啊。”
江长丘身形一僵,没料到今日会被一介女流当众责骂,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便是正经的主子,何曾受过如此屈辱。
然而他还是很快回神,宽阔的脸颊上挤出一抹惭愧的笑,双膝一弯跪下。
“实在是微臣糊涂,许久未见公主,心绪激动难平,这才乱了分寸。”
元妤仪闻言,脸上却不见半分笑意。
在兖州活了半辈子,不见这江节度使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反倒是自己活成了个人精,不愧是江相的本家侄儿。
“原是如此,节度使之心真是感天动地。”元妤仪轻叹一声,似是反省,“待回京,本宫定要告知陛下,应允诸位节度使年底入京才好。”
“君臣一心,时时见面,说些各州风情与吏治事宜,也不枉节度使今日这般委婉提醒本宫。”
元妤仪的食指轻点着膝盖,刻意理解错江长丘方才的话,声音轻松。
可是这话落在在场众人的耳朵里,便像凭空压了座大山。
什么入京巩固君臣感情,都是瞎话,真实目的不过是拿捏各州节度使,敲山震虎。
江长丘讪讪地笑着,却觉得嘴角越来越僵,“公主一腔为国为民之心,微臣钦佩。”
难怪叔父飞鸽传书让他早做打算,说此行官员皆不是省油的灯,靖阳公主果然不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