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不祥(87)

可与之相对的,是氏族官绅的日益不满。

镇国大将军行事嚣张,手底下人就变本加厉。

一开始,只是不留神误牵连了别的铺子,可无人制止不说,甚至还因为收缴的银钱多在将军处得了奖赏。

于是之后越来越过分,拿着鸡毛当令箭,为了奖赏,故意为非作歹抢掠钱财,牵连的商铺越来越多。

而能在京城开得起铺子的,多是氏家大族,族中总有几人在朝中为官。

三五间铺子因此受了损失尚能忍受,可现在越来越多,渐渐日常开销都捉襟见肘,简直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先帝时期都好好熬了过来,却要在这儿受窝囊气。

一人两人不敢上书,十人几十人却没这个顾虑,一时之间,弹劾镇国大将军的折子雪花般飞到了帝王案上。

皇帝翻阅了一份又一份,整理了高高一摞。

朝中除了舅父一党几乎全都上了书。

弹劾之处都有着切切实实的证据,无一处空穴来风。

镇国大将军手下所作所为,确实是损害了无辜之人的身家财物,且数量极多。

对此,皇帝并无多少意外。

澜瑛阁给他的信封中将以前舅父私底下的腌臜事写得一清二楚,如今舅父权倾朝野一手遮天,那些想做的事自然不必再避着人。

皇帝起身,将之前被他按下不表的几份奏章拿出来,放在这一摞中间。

这几份奏章连舅父也不知情,现在上书的人多了,他们在其中,也就没那么显眼了。

他扬声向外头下令,“传镇国大将军入宫。”

御书房门口守着的大监忙应是。

这么大规模的集体弹劾镇国大将军早就知道,可在皇位上坐着的是他的亲外甥,在他眼里,那些弹劾的人无疑是自寻死路。

于是一进御书房的门,就义愤填膺,“陛下可得好好查查这些人,究竟安得什么心,敢用这样的借口阻挠陛下旨意。”

可皇帝准备的,可不止那高高一摞弹劾的奏章。

他先是附和,面上带着些忧虑,“舅父果真与我想法一样,这么多人弹劾,我也想看看是什么给了他们胆子,可是派人一查……”

皇帝递给镇国大将军一塌纸,“奏章上所言,竟然无半分夸大。”

他显得忧虑极了,“这么多间铺子查抄,收上来的银钱竟然不足总额一半,会不会是舅父手底下,有那中饱私囊之徒,欺上瞒下,挪走了舅父手中的银钱?”

他的落点不在行为本身对错,也并未提到奏章弹劾的那些罪名,只说了到手的银钱,且不是他的银钱,不是国库的银钱,而是舅父的,是他镇国大将军的。

果然,镇国大将军接过一看,脸色瞬间变了。

他报给皇帝的已是瞒下了许多,可真正数目他心中有数。

现在按这上头写的,哪里是不足一半,分明连三成都不到!

那少了的七成,究竟是去了哪里?

镇国大将军的怒火蹭蹭往上冒。

外甥说得对,他派去的,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亲信,能经手银钱的,更是亲信中的亲信。

也只能是这些人有机会下手。

那么多银两,他们怎么敢!

他辛辛苦苦严防死守,不知废去了多少精力,可到头来,辛劳的结果却被自己人给撬走了?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镇国大将军脸一阵红一阵白,最后铁青着向皇帝抱拳,“多谢陛下提醒,容陛下给些时日,老臣定查得一清二楚。”

再不查,家都要被人偷完了。

说话的姿态,因着心中对外甥提醒的感激,勉强比以前低了些。

皇帝见他情绪起伏如此之大,心中畅快,面上却十分关心。

扶着舅父起身,手不曾离开舅父的臂膀,一派亲昵之姿。

“与舅父的身体相比,银钱都是小事,舅父可千万莫过于动怒。若有何处需要我的,尽可来说,我想尽办法也会为舅父办到。”

--------------------

第42章 玄虎

镇国大将军感动极了。

手底下的人会背叛他,可陛下与他血脉相连,这种时候,也只有陛下,不仅心甘情愿顶着朝臣的压力,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让他不由为之前逼迫陛下的行为感到惭愧。

说到底,陛下年纪不大,一时看不开也是有的,自己之前着实是过了些。

“好,好,”镇国大将军拍拍皇帝的手,神情头一次如此亲切温和,“也只有陛下您能如此为我着想,老臣定尽快给陛下一个交代。”

“舅父说这话就见外了,没有舅父,哪来今日的我呢?”

皇帝这样说着,满是感激与孺慕,语气比皇子时都更卑微。

可思绪却好似一半割裂,漠然嘲讽地看着眼前的情形,看着舅父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态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