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本宫自己猜的。”傅安和得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收敛神色,问道:“该不会真被本宫猜中了吧?”
云常在才要回答,徐昭仪“忽”地一下站起来,颤抖着嗓子问道:“娘娘说的可都是真的?”
傅安和见她这表现,显然不是跟李家有姻亲关系,就是跟李二奶奶娘家有姻亲关系。
于是她立时甩锅道:“不知道啊,本宫胡乱猜测着玩的,猜对了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猜错了也不奇怪,本宫又没有掐指一算的本事。”
徐昭仪抿了抿唇。
静默片刻后,她转过身子,朝江太后福了一福身:“启禀太后娘娘,臣妾身子不舒坦,请允许臣妾先行告退。”
傅安和都能瞧出她的反应不对劲,江太后又如何瞧不出来?
而且她比傅安和知道的还更多些。
李二奶奶本姓秋,是徐昭仪姨母的女儿,两人是姨家表姊妹。
而徐昭仪是户部尚书徐廪泽的孙女,徐老尚书在先帝时就已经高居户部尚书之职,兢兢业业地管着大周的钱袋子几十年。
穆九黎登基后,没动他,还让他管着大周的钱袋子,可见对他有多信任。
有这样圣眷不衰的姻亲倚仗,难怪李二爷不敢直接跟李二奶奶合离,只能想出此等丧人伦的法子。
而即便冒着得罪显贵姻亲的风险,李二爷也要跟李二奶奶合离娶姘头,要么是真爱,要么就是这姘头能带给他巨大利益。
傅安和也猜到了李二爷那个姘头估计出身不低,不过她没有多嘴。
有她方才瞎猜的那些内容,应该足够让秋家跟徐家起疑心了。
只要有了疑心,他们或者自己暗中调查,或者写了状纸去大理寺告状,都成。
以徐老尚书的聪明才智,傅安和能想到姘头兴许身份显赫,他能想不到?
反正傅安和穿来古代后才晓得,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
她是真不敢低估任何一位古人,更何况是徐老尚书这种纵横两朝的官场老油条?
江太后摆了摆手:“去歇着吧。”
徐昭仪迅速福了个身,然后转身就急匆匆往外走。
候她走出慈宁宫明间的大门后,傅安和侧头白了云常在一眼。
嘴里轻哼道:“你说说你,好好的提甚钟大家?惹得本宫一通胡乱猜测,偏徐昭仪还当真了,急匆匆回去找人出宫通风报信。
回头李家要是记恨本宫,这罪名你得替本宫担一半!”
云常在惶恐道:“嫔妾,嫔妾不过是想说些外头的传言给娘娘解解闷,谁知竟引出如此后续来,嫔妾这张嘴啊,真是该打!”
不过她也只是面上惶恐,心里倒没怎么慌。
毕竟这事还真怪不到她头上。
她只是将外头的传言转述了一遍,后头的猜测都是安妃自己发挥的,与她毫无关联。
李家就算是要怪,也只会怪安妃,怪不到自己头上。
傅安和其实也没怎么惶恐。
虽然自己方才有些没刹住车,听云常在一说,就直接联想到前世看过的宅斗小说剧情了,随口乱扯一通。
她哪能想到竟然一语中的?
果然现实比小说更狗血!
她得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可不敢再胡乱猜测内情了。
即便是要猜,也只当着穆九黎的面猜,这样不管是猜对还是猜错,都不会有甚不良后果。
*
不过当傅安和得知秋家寻到证据,将李二爷告到大理寺,穆九黎下令三司会审后,心虚了好几日的她,又抖起来了。
胡乱猜测编故事怎地了?
她起码给了秋家帮秋氏这个背着污名含冤而死的人儿洗脱污名的机会。
四舍五入等于是在做好事积累功德了。
所以她大嘴巴怎么了嘛?
穆九黎夸赞道:“爱妃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回头若果真查实秋氏是被李家谋害的,秋家必定会重谢你这个大功臣!”
傅安和顿时乐开了花,仿佛已经见到山一般高的谢礼堆到自己满前了一样:“哎呀呀,这可真是太令人期待了呢!”
不过谢礼暂时还拿不到,毕竟这可是件牵扯到两家甚至三家达官贵族之家的大案子,要查要审的地方多着呢。
三五个月都不一定有结果。
但摆在傅安和眼前的要紧事情却耽搁不得。
既然傅安和接受了穆九黎当自己男朋友,也就没有隐瞒,直接说道:“虽然没有证据,但我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发现害庄妃姐姐的罪魁祸首十有八九就是明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