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拾了地上的木盆碗筷,进到灶屋时,阮氏已经起早,角落里的小鸡子听见人声,唧唧个没完。
“饿了?”
秦巧伸指头往草笼子眼上戳,逗弄一阵,将旁边的鸡食扫了些去,“嫂子,晨饭吃什么?”
阮氏睡了一夜,也终于接受了家里多一张嘴的事实。
不接受,还能如何?
她从一侧的坛子里夹出大筷子的腌菜,剁成丁状,“前些天吊的米条还剩不少,伴着菜凑乎吃吧。”
怎么叫凑乎呢?
秦巧吃得一张脸都恨不得扎进碗里。
润过黑酱和酸醋的熟米条,再拌上一小丁脂白猪肉,腌制好的野菜脆生爽口,绵中带香,吃到碗底再添上一注灶米汤,那滋味要人惬意满足得快哭了。
阮氏最喜看二娘吃饭了。
看她吃,比自己吃几碗都痛快!
“工既不上了,便出门摘些桑叶吧。你领着你哥哥,两人也好有个照应。”
平常这些都是阮氏在做。
秦丰收孩子性,听话的时候不多,她若是出门领着,很费事,所以一般就将人拴着困在家中。
如今秦巧在,能管得住她哥,领出去放风也挺好的。
出门的时候,已经能看清外边了。
阮氏又叮嘱道:“刚下过雪,你要是进山,别太往里,看见堆白的地方先拿棍子戳看实不实,看清楚了再落脚。记着了没?”
秦巧乖巧点头。
走前,看一眼东屋:“刚看他还没醒。若是我不在,人醒了,嫂子你先给他送些吃的吧。”
“晓得晓得,这点不用你操心。再不喜欢,往后也是咱秦家的人,是我和丰收的妹夫,不会让饿着肚子的!”
秦巧无可奈何,也懒得纠正,拉着一旁兴高采烈的哥哥走了。
阮氏目送人走,正要抬脚进家,却听一侧有人喊了一声‘等下’,看过去,原是林家娘子倚着门框,也不知道听多久,好整以暇地看着这处。
阮氏:“...林婶子有事?”
林娘子:“方才你和二娘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妹夫?什么秦家人?”
关你屁事!
和林二全牵扯不上,阮氏懒得客气,翻白眼双手交叉抱胸冷哼:“怎么?想知道?”
林娘子忍着她得意,点点头。
“你想知道,我便得答?哬!我还偏不告诉你!”
当啷一声,关门声巨响。
“你!....”
门外传来对方气急败坏的喊叫,阮氏只喊解气。
得意着,一扭身险些吓得软在地上。
“你....你...什么时候...”
她结结巴巴,瞪着站在东屋门口的人,抚着胸口直喘气:“要命!怎么也不吱声,吓死个人哟!”
嘟囔完了,才道一声怪,“你家里小时给你喂了多少粮米,怎么个身比门头还高呢!”
本也不是问话,她站在原地。
崔三原本肿胀的脸蛋经过一夜,青紫颜色都泛出厉害。
她打眼瞅瞅,也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神情,“哦,忘了二娘说过,你天生是个哑子,出不了声。”
崔三忙点头。
二娘?应当是秦女娘,原她行二呀。
于是比划着,想问秦女娘在哪里?
“这扑腾什么呢?”
阮氏读不懂他意思,摆摆手:“别鼓弄了,先过来吃点东西吧。”
“醒了有什么用?还得往里填饭!”她抱怨。
“也不会说话,这往后怎么过呀”她愁苦。
“大螳螂样,得做身像样的衣裳吧。”她盘算
崔三郎沉默地听着,看妇人在灶上来回忙活。
灶屋要比外头暖和。
残余的香气唤醒他早已饥饿的肠胃,此时咕噜咕噜地直响,他有些无措,并不知对方是谁,自己在何处,于是手脚无处安放,只好寻个角落一缩,假装自己是个木头桩子。
可惜木头桩子没当上多久,很快他手里被塞了个碗。
里头装得半满,他努力撑起眼缝,只看出里边白的绿的黑的,反正能吃。
“吃吧。”
阮氏递给他一双筷子,见他老大一个挤成个团,怪可怜的,招手喊他去坐。
崔三便听话地坐好,端起自己仅剩的文雅,小口小口无声无息地吃着。
起先还忍得辛苦,吃了几口,五脏庙愈发灼疼,便耐不住,手上飞快,狼吞虎咽起来。
阮氏端了一碗热乎的米汤给他。
呼噜噜的吃饭声中,阮氏将两只小鸡子放出来。
草笼子大,小鸡子屎尿都囤积在底部,长久不清理连带灶上不好闻,她侧身走过,就在院子里就着几瓢冷水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