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齐昭海继续发问。
“然后我爸就失踪了。” 孙敏学咬牙切齿:“你说,我爸要不是李百丰杀的,他还能是谁杀的啊。”
孙敏学说完这句以后,犹嫌不够。
他气愤地又加了几句:“我爸是没他李百丰那么聪明,但是个老实本分的,不可能惹急什么人,也就这一次出了点错,还不是故意的。他们俩十几二十年的感情啊,李百丰说不顾就不顾了。”
李百丰和孙广这家倒闭的公司,叫丰广鞋业公司。
这个公司起名很简单粗暴,只是把他们两个人姓名最末尾的那个字拼在一起。
很快,简尧副队便在相关网站上查到了这家公司的具体信息。这是家合伙企业,企业业主需要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恰恰是这一点,为李百丰和孙广埋下了隐患。
公司的破产,源于一份出问题的合同。
简尧废了些周章,搞到那份合同。这是份专门写来坑人的合同,字里行间隐匿着不少钻法律漏洞的陷阱。
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栽进去。
然后万劫不复。
而签署合同书时,代表企业签下名字的,正是孙广。
可以说,孙广的一时失察,直接导致了李百丰和两人的企业,成为掉进陷阱里的倒霉蛋,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偿还巨额损失费。
就这样,他们钱没赚到多少,先背上一身债务。
创业计划中道崩殂。
齐昭海不由得道:“这严重程度,完全不是孙敏学说的‘出了点错’,难怪李百丰会生气。要不是李百丰和孙广的家人都住在偏僻的村里,讨债的人找不到,恐怕也要被牵连。”
简尧会意:“那我联系一下企业经历过破产的员工,询问他们当时的具体情况。”
齐昭海颔首同意。
怎料,这一个电话打过去,推翻了先前的所有猜测。
针对两人关系恶化的猜测,员工发出震惊的质疑:“不可能啊。哪怕破产后,他们俩的感情依然很铁啊。”
第51章 供品人头17
员工的回应, 无疑推翻了他们先前的设想。
而齐昭海他们建立在这一预设上的推测,顿时随之土崩瓦解。
“出了这件大事,李总一开始确实很生气,孙总也的确老是避着他走。”从员工口中, 齐昭海得知了公司破产的后续:“但后来等债主真上了门, 李总还是护着孙总的。”
因纠纷反目的说法立不住了。
那李百丰和孙广的真正失踪原因,究竟是什么?
齐昭海问他:“你最后一次看到李百丰和孙广, 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我走之前见过一次。”员工告诉警方:“因为企业出事后, 债主请了人三天两头堵在门口泼红油漆催债,动不动还砸东西、打人, 李总就把我们这些员工都遣散了。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们。”
既然两人相杀的嫌疑可以基本排除,这个讨债的债主和他请来的人, 嫌疑立马大了许多。
齐昭海:“债主请了要债公司?”
“应该是吧。来的那帮人个个凶得很,带头的那个脸上还有条刀疤。”员工的语气里,听得出畏惧。
虽说, 要债公司上门追债, 是以要钱为第一目的。但如果李百丰和孙广交不出钱, 不能排除他们情绪上头,激情杀害这两人的可能性。
齐昭海若有所思:“不管是以企业的经营状况, 还是以李百丰和孙广的个人经济状况上来看,他们能凑到足够多的钱,交上这笔巨额罚款的概率,都几乎为零。”
当时法律尚不完善,对讨债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
而且监控覆盖面极小。
在那种要不到钱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对李百丰和孙广, 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齐昭海注意到这一线索,因而趁机向这个知情人士, 追问起更多与当年那家要债公司相关的信息:“你知道,那家要债公司叫什么吗?”
知道名字,下手查才方便。
“不知道。”员工一无所知得令齐昭海无奈。
好在,他在长达数秒钟的思索后,从零散的记忆碎片中截取到了一个可能有用的细节:“那批上门讨债的,经常提到一个龙字,不知道是不是那家公司名字里有这个字。”
虽然指向性不够明晰,但好歹算是有了点信息。
得到信息,一切就好办多了。
“走,去找一下债主。”齐昭海说:“问问他请的有龙字的要债公司,到底是哪一家,当年又都做了什么缺德事。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他肯定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