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一人,身穿长衫,广袖当风,面容在秋日寒风之下显出了栉风沐雨的憔悴,簇拥他的随从都是青衣暖笠,看似随意,然而猿背蜂腰,挽辔头的手和执鞭的手全都有恰到好处的分寸。
邬瑾目光从这些随从腰间扫过,隐隐见到了刀形,以及铜制的腰牌。
一人仿佛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回首看了过来,却只见到一众奚官和一个学子垂首而立,便将头扭了回去。
都头喝令这一行人勒马,那长衫之人勒马停下,但是并未下马,他身后一位随从纵马上前,翻身下马,取出一个羊皮封,连同令牌一起在都头面前一晃,同时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邬瑾未曾听到此人说了什么,只看到士兵放行,这一队人马继续打马向前,往堡寨吊桥方向而去。
第202章 急智
京都来使!
那羊皮封,邬瑾在莫府曾经见过一次,里面装着的是陛下亲复莫千澜奏书,此时这一模一样的羊皮封,里面装的恐怕是御笔手诏!
不等马蹄声远去,他扭头看向奚官,从腰间解下银袋,随手抓出来一把钱,一眼未看,悉数塞进奚官手中,又有几个铜钱从指缝间漏下,泛着黄光跌入枯草地,他也不曾留意:“赁马。”
那奚官看了这一大把碎银子,夹杂着散碎铜钱,别说赁马,就是买马也足够了,连忙道:“要不了这么多。”
邬瑾心急如焚,面色却还平静着,不肯叫人看出端倪:“还马时再算,速写文书。”
这奚官认得邬瑾,知他救过自家小儿,虽不见他神情如何急躁,但听他说了一个“速”字,连忙将方才饮水的马牵过去,辔头和马鞭一同交至邬瑾手中:“我认得您,我替您写文书。”
“多谢。”邬瑾翻身上马,挽住辔头,立刻往城中赶去。
金乌正待西坠,城门附近大道之上,人烟稀少,还能策马,但过了不久,人烟便稠密起来,又有报喜之人走街串巷,身后簇拥着大群看热闹抢喜钱的人,人流裹挟着他和马,就是千里良驹都迈不开腿。
邬瑾急的浑身冒汗,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位京官大闹堡寨的情形。
莫聆风借用一支娘子军瞒天过海,又辖制了王知州,若是不能继续藏形匿影,她手中的力量是否足够面对天子震怒?
若是各州驻军、京都禁军前来围剿,再接管堡寨,那么莫聆风筚路蓝缕,侵吞堡寨之势,就会功亏一篑。
他能想到的,莫聆风也能想到,而莫聆风行事,他也能够预料——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完整的主意,要让莫聆风度过此次难关。
只是要快,越快越好,要在天黑之前把另一个人也送到堡寨去!
道路拥挤,四蹄难动,他干脆翻身下马,就在道旁脚店里寄放了马,把身上剩余银两全都付了出去,随后掖起衣角,从人缝里往知州府跑。
他成了泥鳅,见缝就钻,气喘吁吁,连钻带跑,累到眼前发黑。
好不容易走出了人潮,他的幞头都歪了一翅,脚下不停,他抬手取下幞头,端在手中,再度疾奔起来。
刚过了一个街口,抢喜钱的队伍再次堵住了他的去路,他东奔西突,几乎绝望,忽然见到了几顶轿子。
打头那一顶官轿,一个人正掀开帘子往外看,分明就是王知州。
他就是要找王知州!
“王知州!”
他连喊三声,然而人群太吵闹了,他的声音刚一出口,就被淹没,眼看官轿往裕花街而去,他赶紧挤出去跟上。
裕花街人更多,到处都在发状元饼和喜钱,乞丐蜂拥而至,这一群群的人阻断了邬瑾的视线,等他视线再次清晰时,已经不见了王知州身影。
人呢?
裕花街他来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又有好几家改头换面,不留半点从前的痕迹,他举目四望,一时有几分茫然。
心里茫然了,脚下还是不停,直冲进一家燕馆,问跑堂“王知州有没有来,有要紧大事”,跑堂吓的直摇头,连连摆手。
他换一家继续问,连问了四家,耳边忽然听到王知州的笑声,很低沉,很得意,然后是无数奉承的声音。
他抬腿迈步,疾驰上前,跑堂笑容可掬地跟在他身边,“嗡嗡”地问了他几句,他一个字都没听清楚,只急急地冲上二楼。
二楼全是阁子,一间一间,全都十分相似,他一间间走过去,随后在中间雕兰花的阁子门前停下。
门口站着四个随从,神色不善地盯着他,其中一人认出来他,立刻上前一步,扬起手搡了他一把,同时扭头喊跑堂:“怎么什么人都往里放,不要惊扰了知州!”
来不及了。
邬瑾猛地推开随从,一巴掌推开了门,阁子里的情形立刻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