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素来最重视血统出身,太子妃只会出自于名门世家,有朝以来,就没有商人的女儿能入主东宫后宫的。
太子的婚事,关乎江山社稷,素来不是太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太子能决定的。
他跟姜嬛之前说下的婚事,定是成不了的了。可她瞅着姜嬛似乎并没有很伤心,难不成姜嬛还有事瞒着他们。
姜嬛见她娘问起,便把心里的打算皆与父母说了。
陈映月没想到姜嬛在这一事上倒拎得清,赞许地道:“你能这样想是再好不过的,难得他也能理解你。”
姜嬛低头微微一笑,忽又想起了什么,对爹娘道:“若我这辈子不嫁人,爹娘许吗?”
陈映月看了看姜济,拉过姜嬛的手道:“如果不嫁人对于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爹娘自不会反对。咱们家又不是养不了你一辈子,嬛儿呀!你要知道,不管何时,不管出了什么事,爹和娘永远都是你的后盾。”
姜嬛感动地扑到陈映月怀里道:“爹和娘最好了。”
姜济也起身把他们母女俩拥在怀里道:“你永远是爹和娘的宝贝。”
*
进京的日子,定在五月十三。
姜嬛在顾陵离开后,便着手让丫鬟们准备进京所需物品。
她头一次出远门,心里非常忐忑,又怕路上不方便,于是便把想到的东西都带上了,因她每一日都能新想起些什么,于是路上要带的东西准备的是越来越多。
眼瞅着五个箱子都快塞不下了,姜济也同她说,可以稍微减少些,于是姜嬛便又和丫鬟们商量着怎么减少成三个箱子。
五月初十那日,温颜安便已来到了姜府,与他们汇合。他这次上京,拜寿是其次,主要是为会试一事准备,因此倒带了不少书。
温颜安送了姜嬛他新写的话本,本想见见姜嬛,与她说说话,但姜嬛每日里都在困恼着行李的事,完全不得空见他。
他又听姜启恒说姜嬛已经打算好要招顾陵为夫,一时间黯然伤神,想着佳人竟心有所属,他也不该再一厢情愿去纠缠,便也逼着自己绝了与姜嬛在一起的念头。
顾陵在离开前,留下了十余位长公主府的私卫,这些私卫的主要任务就是护送姜嬛上京。
这十余位私卫再加上姜家的十二名护卫,两个丫鬟,四名仆役,三位马夫,厨子等人,足以排成一条长龙,往路上一走,整个队伍便颇有气势。
而姜启恒,此番出门,把他的小师妹王燕也带上了。
王燕一心想着闯荡江湖,但长这么大,她同姜启恒一样,都没离开过临城。
上了马车后,师兄妹二人格外激动,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姜嬛是个天真活泼的,见王燕也很天真活泼,又是顾陵的徒弟,对她便多了几分好感。
只是想起她那妹妹王书月,心里总有些不得劲。
毕竟那是个可以为了顾陵跳塘的女人。她虽爱着顾陵,但若哪一天顾陵不爱她,她觉得她也不至于去跳塘。
为此她一度怀疑她爱顾陵,不及王书月爱顾陵深。
待王燕和姜启恒安静了下来,姜嬛方才对王燕道:“王姑娘,你妹妹近来如何了?”
王燕笑了笑:“她现在看开了,林俊经常陪着她,我爹打算让他们在年底成亲。”
姜嬛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发自内心地替王书月高兴。
“小师妹,到了京城,大师兄我让师父教你武功。”姜启恒拍了拍胸脯,豪爽地道。
“谢谢师兄。”王燕说着,又拱手向姜嬛拜道,“姜小姐,这一路,我王燕会好好保护你的。到时见了师父,还请姜小姐在我师父面前美言几句,好让师父多教我几招。”
姜嬛被她这郑重其事的样子逗笑了,捂着嘴点了点头。
王燕看着她绝色容颜,在心里感慨:难怪师父只喜欢她,她与师父确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日后谁要是敢拆散他们,她第一个就不同意。
因为姜嬛身子娇贵,姜启恒又年幼,都受不了颠簸,行车速度自慢了些。
顾陵一行人不到五日便抵达了齐州,他们却是花了整整七天才踏进了齐州的地盘。
姜嬛一日一日地替顾陵算着回京的日子,心里也一日一日地忐忑了起来,再加上晕车,神色总不大好。
姜启恒亦是娇生惯养了多年。起初两日还活泼乱跳,如今却因赶了几天路,再加上暑热,也颇是无精打采的。
王燕原本待在马车上,但此时姜嬛和姜启恒两姐弟都闭着眼在休憩,她找不到人说话,便拿着刀,到车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