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房产证,到时候就由各家自己去房管所办理,厂里不负责这事情。
好不容易盼来了新房,工人们自然是迫不及待了,没有人想要拖到第二天的,因此大家在收到厂里通知的时候基本都决定当天下班回家就拿了条子去办公室抽签。
甚至有心急的人,还在上班的时间点就匆匆忙忙丢下手里的活请了假回家拿东西,这些人心里都想着好饭得趁早,早点抽签说不定就能抽到更心仪的房子,晚了的话好的楼层被抽走了自家就只能捡剩下的了。
他们这一行为让同车间的人看见了,也不由开始心急了,无形中带来了压力,一时间居然带动了不少人临时请假回家的。
而销售科的主任陈红兵,也就是当初陈红梅和李栋刚将纺织厂要建集资房的消息打听并透露给朱立娟公司的人脉。
陈红梅和李栋刚当初近水楼台先得月,陈红兵是陈红梅的亲哥哥,当初受朱立娟和陈荀所托探听纺织厂集资房的消息就是他帮着出力的。
作为消息来源可靠又灵通的人,陈红兵自然不会错过买厂里集资房的机会,当初也积极投票并参与了集资房报名的浪潮,概因陈红兵一家早就有想换大房子的想法了。
虽然他家与别家相比家里的住宿条件好了很多,不像别家那样一家三代十几口人挤着一个十来平米的单间里蜗居,但是也不宽敞。毕竟以前房子资源紧张,那时候在大家都住不下又申房无望的情况下,他们家人少,能分到一个名额已经是烧高香了,哪里能分个大房子呢,因此现在也只是夫妻俩带着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一家六口勉强住着。
陈红兵一家之前一直等着厂里什么时候能再分房重新分个大一点的,毕竟孩子也一天天大了,兄妹俩再隔着一张布帘子睡一张床就不合适了,等到以后孩子结婚生孩子就更住不下了,所以陈红兵两口子一直为这事发愁。
但两个人等啊等啊,哪晓得厂里居然不再分房了,而是风风火火地搞起了集资房项目。
有集资房也不错,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已经等得心累的陈红兵一家商量过后也不排斥,而是积极参与。毕竟这次过后厂里再有什么样的政策还不晓得,眼下的机会就显得很难得了,还是得抓准才行。
再说了,厂里招标包项目建比自己去外面买房子要便宜多了。他们之前去打听过外面挂售的房子,就市里那些又破又老的房子,分布在一条狭小的巷道里,边上还有十几二十户人家,好多房子还是没有独卫的,等到巷尾的公共厕所解决三急,那条件比比他们现在住的楼房差多了,所以一家人在看了一圈下来之后都放弃了。
至于新出来的商品房,他们家倒是能买得起。不过商品房售价贵,陈红兵两口子得把家里一辈子的积蓄都搭进去才能供得起一套房。而买了房之后家里一点钱都没有了,眼下孩子还在上学,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如从前,到了天气骤变的时候就容易生病感冒,基本每个月都得去一趟医院。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敢冒冒然就把存款都花在买房子上,所以陈红兵两口子还在观望犹豫,直到厂里搞集资房项目才算是见着了希望。
眼下,陈红兵仗着自己上班自由,自己就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这会子没人约束他,早在通知可以抽签拿房子的时候屁股就蹭一下子离开了座位,新泡的普洱茶也顾不上享受了,在一众属下的注视下背着双手离开了办公室,脚步匆匆就要赶往另一栋楼的办公室去了。
销售员文淮的脑子反应极快,在领导出门的时候眼里精光一闪,马上就提脚跟上了,腆着脸也光明正大地跟着领导一起摸鱼先去拿房子再说。其他也买了房的人见此情景自然是不甘落后,销售科一众人浩浩荡荡地一路走过去,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销售科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陈红兵一家的速度很快,不仅体现在去摇号领房子,还体现在置备新家用品上。因为早在集资房即将交付的时候他们一家便提前准备新家的各种物资了,包括大到电视电冰箱等家电、沙发橱柜衣柜还有床、餐桌等,小到烧水壶毛巾牙刷洗脸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