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商品房和厂里分的房子比起来,最起码他们现在一家子住的屋子是不怎么花钱的,虽然小是小了一点,但是也不是不能住。
陈红梅两口子就这么徘徊不定,谁想到几年时间下来房价一直在上涨,这下子陈红梅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心里想着他们再观望下去的话,恐怕按照这个趋势看以后他们手里的钱就该买不起了。
加上又考虑到以后孩子大了结婚也要有地方住,还不如趁着手里有钱赶紧买了,多出来的房间以后也用得上的,眼下早买还能早享受,因此这次终于下定决心买了房。
不过他们买的房还是毛坯房,暂时还住不了人,得装点一番才行。既然已经花了大价钱了,陈红梅两口子想着反正房子买都买了,也不差装修这点钱了,花钱买个舒心多好,于是经人介绍找了朱立娟他们的装修公司,准备先好好搞个装修再搬进去的,眼下装修的进度正进行到安装吊顶等步骤了。
而这几个月的装修过程中,陈红梅两口子也很上心,一点点地看着装修工人让家里变了样,渐渐变得好看了起来,和当初刚买来时的简陋样完全是两个模样,两口子不由地和几个孩子都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搬进来住。
回到新家里,李栋刚把先前在家装市场买来准备安装在卫生间的灯具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叉腰站在玄关处打量家里,忍不住感叹道:“这花了钱找专业的人搞装修就是不一样啊,看着就大气上档次。想以前我们在厂里刚分了房子那会儿,随便收拾一下就住进去了,现在回看发现根本不能比。红梅,你说你哥他们厂子的集资房要是也像我们家一样搞精装修,我看也不差什么了,住着肯定也好。”
陈红梅正蹲在地上把散落的一些蛇皮袋子收拢到一起,随着她的动作扬起了一堆的灰尘,陈红梅扇手挥开漂浮到面前的灰尘:“照我看呐,我哥他们那房子还有得等呢,地皮都没下来,等流程走完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哪有我们这个快,咱们再过不久就能住上了。”
一旁的朱立娟听了他们的对话好奇问道:“集资房?是哪的啊?”
陈红梅笑着回道:“嗐,是纺织厂的,我哥就在纺织厂工作的。他们厂子很多年没给工人们分房子了,好多人家里挤都挤不下,一直不停地和厂领导反馈这事呢。不过早先分的房子一家三代都住着,子女接父母的班,房子自然也有资格继续住。你说这房子人家住得好好的,也没理由收回来啊。那建新房子的话,听说厂里这几年资金紧张,也拿不出钱来的,然后厂里就想了个法子,说是要建集资房了,让大家出钱呢。这不,前段时间我哥厂里就正式出了通知让大家报名了,这集资房虽然是要大家自己出钱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要是继续等厂里分房的话,谁知道以后呢,所以尽管有人心里不乐意,但是有需要的人家还是会愿意出这个钱的,像我哥家里就报名了。”
说到分房这事,朱立娟自然也晓得,这时候城里人大家住的普遍都小,一家好几口人、两三代共住一个屋子很常见。当然农村例外,大家有自己的宅基地,住的是比城里宽敞了不少。
于是朱立娟点点头附和道:“那倒是,集资房比买商品房便宜多了,有这机会,有条件的人家能买就买,不然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而且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住的也舒服,不比窝在筒子楼里强啊。到时候一家子人分开住几个房间,也不至于这么多磕磕碰碰的了,矛盾也要少很多。”
李栋刚也很赞同朱立娟说的话:“可不是,也就是我们厂里没有搞这个,我们才买了商品房。要是我们厂里也搞集资房,我们家就是借钱也得再买一套啊。”
陈红梅笑着反驳丈夫的话:“你胡说八道什么呢,咱们家里哪有那么多钱,光是买这套房都够呛了。以后真要是有这事,我们手里有钱也还是存着吧。孩子大了,过些年该谈对象了,到时候花销大着呢,你不得为他们打算啊?”
李栋刚摇摇头:“红梅,话不是这样说的,你看看外面的房价,我们买了以后就是不住也能等它涨了再卖掉啊。不卖也能留着给孩子们住,以后他们结婚了就都分开,省得像我们隔壁的张老太家那样,三天两头吵架斗气。小朱,你说是吧。”
朱立娟笑着点头:“红梅姐,我觉得李哥说得还是有道理的,这房价一直在涨,早买就是赚了,买到手不亏。不过你刚刚说你哥厂里搞集资房还没开始走流程,现在到哪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