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的两个孩子还小,不过三个月大的奶娃娃, 才刚刚学会抬头翻身没多久,况且女婿年关这段时间工作更忙了,朱父朱母怕闺女一个人照看不过来, 加上儿子要小年才回来,所以他们两人也没回去, 选择继续待在闺女家, 平时帮忙照顾孩子小孩,又置办年货, 准备今年过年也一起过了。
女婿家里人口简单,朱父朱母和闺女女婿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大家凑一起过年不会感到不自在,还比以往热闹,加上朱立娟家里也大,再加一个朱立伟也能住得下。
今年过年比往年热闹多了,陈荀陈跖两家添丁进口,加上胡海一家也不回老家,准备在这边过年,是以大家计划要好好过个丰盛的年,早在入冬的时候就给每家各订了一头大肥猪,让屠户张帮忙杀了之后大家凑在一起腌制成了各种腊货,另外还有十几只板鸭咸鱼,又在顶楼用竹子搭建了十来个支架,刚灌上的香肠和新鲜腌制的各种腊味都满满当当地全挂上了。
胡海家今年过年不回老家,一家人为此还松了一口气,乐得自在。
他们家和老家的亲戚在几个月前闹得不太愉快,今年过年自然也就不想回老家找不痛快了,毕竟一年到头就这么几天假期,干嘛想不开非要给自家惹事。是以一家人一早就一致决定留在这边过年了,这样一来既能省了路费,又不用面对老家的亲戚,大家都求之不得。
胡海一家会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胡父在家中排行老二,在他的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他夹在中间就不太显眼。
因为比起胡父,从小到大胡老太太都明显更心疼长子和幺子,一个要给她养老,一个嘴甜会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胡老太太手里有什么好东西都是第一时间想到长子和幺子的,至于胡父,不好意思,没份。
不过虽然胡老太太是跟着长子一起住的,但胡父和幺儿也是要给赡养费的。
不过胡父的弟弟常常是给出去多少,没多久又会被他以各种理由要回来,胡老太太也随着他,他要胡老太太就愿意给。
唯独胡父,胡老太太平时不关心就算了,还会三五不时找上门来要这要那的,半点反馈都没有。胡父以前本着孝心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都没多犹豫就给了,这么些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大概是胡父的好说话和纵容,胡老太太这些年行事越发无所顾忌,赡养费是连年递增。
尤其是这两年胡海来深圳闯荡了,胡父一家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之后,胡老太太也紧跟着要好处,不过她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长子一家和幺儿一家。
几个月前幺儿的小儿子相亲,女方张口要的彩礼数不小,幺儿在胡老太太面前哭诉一番,在这过后没多久胡老太太张口就要胡父一家出彩礼钱。
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再说了侄子父母双全,凭什么他要做到这份上,而且上哪说这事也胡老太太和弟弟一家也不占理啊。
胡父又不是冤大头,自然不乐意应承下来,加上弟弟在这事上出了不少力怂恿老太太搞事情,百般由着老太太刁难他们一家,胡父也恼了,合着这两家人就可着他家的血使劲吸。
但是胡父也做不到像胡老太太这样撒泼打滚,论不讲理他哪里比得过胡老太太,所以一段日子下来他招架不住老太太天天上门了,一家子为这事发愁又气闷。
最后胡父想着儿子在外地,以后儿媳妇和孙子也要过去和他团聚的,干脆让儿媳妇致信问问儿子,如果有条件的话他和老伴也一起过来行不行,到时候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不说,他也能躲过老家的纠缠。
不过胡父人是躲出来避难了,也和弟弟一家闹翻了,但是他给老太太的生活费还是照样按时给。
不过从这以后他也没有像之前那样一个月给好几次了,毕竟自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儿子出门在外挣钱也不容易。
况且这钱真要是胡老太太花了他也没话说,毕竟是孝敬老人的。但是很明显胡老太太自己没花多少,钱都流向了另外两家,这不就是相当于拿着他家的钱养另外两家吗,胡父当然不愿意了。
是以现在胡父每月就按时汇一次款,寄过去他就不管了,这钱随老太太任意处置,反正他做儿子的已经尽了心力。
胡父过来了深圳,平时帮着带带孙子,闲来无事就和朱父这个棋友下象棋,每日里没有烦心事,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感觉人都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