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友以前就在炊事班掌勺的,干了好几年,手艺也练出来了,后来退伍转职去了老家县里的国营饭店。
不过这几年改革开放,除了他们沿海地区变化大之外,内陆的大环境也宽松了很多,各种私营的饭店和小摊贩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原先拔尖的国营饭店这些年渐渐就不显眼了,甚至客源被抢了不少,加上服务也没私人性质饭馆的好,因此胡海战友所在的国营饭店从今年开春到现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生意更是萧条,上个月已经入不敷出了。
苏杭瑞一看这情况,心里琢磨这样下去不行啊,以前是国营饭店好,铁饭碗香,现在他们县里那些私营饭店的厨师,人家的工资不比他低,而且还有津贴奖金拿,而他所在的国营饭店,他眼瞅着迟早要干不下去了。
所以苏杭瑞未雨绸缪,早早地就开始找下家了。不过本地的需求有限,他找来找去都不甚满意,又把目光放向了大城市。
苏杭瑞自认为他这手艺,得再找个工资高一些的,不然屈才了。
而且他闺女儿子如今都在念初中,这些年正是关键的时候,他打算攒钱把人送到城里好一点的学校去,这样一来又得花一笔钱,所以工资低了可不行。
苏杭瑞对孩子也是用心良苦,他们本地的县城高中不行,恢复高考这几年来,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中专倒是有不少。
但是苏杭瑞觉得不够,他觉得以后学历肯定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在中专看着是挺吃香的,但是以后哪说得准呢,所以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做打算了。
胡海得知了他的消息后,打了电话和他聊了,最后问他愿不愿意来这边试试。
不过胡海有言在先,他也是帮着推荐,具体能不能招进去还得看个人本事。
苏杭瑞一听,这有什么不行的,他别的本事不突出,做饭可太在行了,是以包裹一收就赶过来了。
来了之后废话不多说,也不攀交情,苏杭瑞拿起炒锅唰唰炒了几个大菜,一脸自信地等朱立娟给结果。
朱立娟和杨丽云几个人一道道菜品尝,互相对视一眼,味道确实不赖,甚至比杨丽云的手艺又好了几分。
苏杭瑞也没有系统地学习哪个菜系,他以前在部队的时候,战友来自天南地北,口味也是五花八门难以统一,为了让大家都吃得好,他是东学一点西学一些,什么菜系都会一点点。
刚刚朱立娟指定的几道菜,像广东这边的蜜汁叉烧肉,四川的麻婆豆腐,湖南的剁椒鱼头,再到山东的四喜丸子,苏杭瑞都会做,而且还很不赖。
所以朱立娟几人都很满意,当场就拍板让苏杭瑞留下来了。
朱立娟用来考察厨师定下的这几道菜是细心考量过的,他们这里临近厂区,工人来自五湖四海,有人嗜辣重口有人口味清淡,得尽可能地兼顾更多客人的饮食偏好,像这几个菜都是他们店里一向热卖的,用来试菜最好不过,而苏杭瑞完成的都很不错。
现在最重要的厨师已经就位了,而且当天晚上就能上岗工作,所以杨丽云随即就从这个岗位退下来了。
陈跖当天就把杨丽云的包裹收拾好,房里一应的个人物品全部打包带走,这个房间就腾出来给新来的苏杭瑞和老员工王家冬住了。
马嫂子现在住的是原来朱立娟和陈荀的房间,朱立娟搬走之后马嫂子就紧接着搬进去了。
至于王家冬还是一直睡在收银台下面没挪窝。
现在杨丽云也准备回家养胎,那房间空着也浪费,干脆腾出来给王家冬和苏杭瑞住就挺好,如此一来一个人不用每天早晚收拾床铺,另一个人不用额外出去找房子住,还能省下房租,皆大欢喜了。
而且当初陈荀新打的床铺不小,是加大的双人床,所以王家冬和苏杭瑞两个男人睡一张床也完全不挤。加上两个人睡觉都挺安分的,没有翻来覆去的小动作,是以当天晚上两个人睡在一起也没有任何不适应,很快就渡过磨合期了。
另一边已经回到家里的杨丽云,开心地在新房的床铺里倒下,被柔软的床垫弹起来又落下去:“真好啊,新房建好我都还没住过,从今天起我也住新房了。”
陈跖被她鲁莽的动作吓了一跳,作势就要扶她,见是虚惊一场,伸回手坐在杨丽云旁边:“你小心些吧,我刚刚心脏都要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