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章无言叹息,他顺口问帮他们整理证据、鼓励他们上告的人是谁,那对老人说,是一位姓廖的大人。
廖大人……明华章脑中忽的灵光一闪,想到柳氏。
之前商讨时,他们苦寻死者的共同点而不得。其实前两案死者的交集除了柳氏,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都报过案。
只不过没人发现他们的罪行,他们全须全尾离开,继续安享财权名利。
仿佛黑暗里一点火星,明华章紧接着想起更多事情。去锦绣楼看过百岁灯的不止名单上的人,还有官府。上元节前,官府要检查全城灯光火烛,而这种事,一向由京兆府负责。
有谁能清楚还原出长安尘封多年的悬案细节,知道哪些人明明有罪却被无罪释放,有谁能在大牢里无声无息杀了黑虎,能每次都准确地在京兆府收网前放走凶手?
这些蛛丝马迹像一张网,最终都指向一个人。
在长安做了十年司法参军,去年刚刚升为京兆尹的“庸官”,廖钰山。
明华章从鄠县回来时,就已经在怀疑京兆尹了。只是意外一件接着一件,李重润杖毙,永泰郡主流产,招财被杀,明华裳昏迷不醒,明华章疲于善后,根本没时间去京兆府找廖钰山对质。
不过,今日发生的事情,已足够印证明华章的猜想。明华裳因招财之死大受打击,不在现场,明华章也因为家事告假,京兆府便在长官的指挥下顺利抓到一个嫌疑人,对方疯疯癫癫,无法自辩,所有人理所应当觉得这是凶手。
一个疯子,确实是再好不过的替罪羊。上次廖钰山就想栽赃贺勇了,只不过明华章和明华裳在场,两个人较真又刨根问底,廖钰山屈打成招的戏唱不下去,只能将贺勇释放。这次没有明华章和明华裳搅局,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及时破案,当是大功一件。可是,廖钰山费这么大功夫,就只是为了立功吗?
那他有很多种办法,何必要动手杀人?
除非,他有不得不杀的理由。
明华章慢慢攥紧手心的密笺,他知道,只要拆开这封信,他就能知道答案。
太平公主的亲信给明华章送信时,还附赠了一个消息。京兆尹赶在最后期限前破案,女皇屏退众人,在殿中单独召见他,谈话内容不知。出来后,女皇下令提前花朝节行程,明日便出宫放灯。
动物在受惊时,往哪里跑,就说明巢穴在哪里。同理,一个人在意识到自己有危险时,他做什么,就说明他最在意什么。
明华章不信廖钰山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怀疑了,可是他依然进宫述职,就为了劝说女皇提前一天出宫。他想做什么呢?
明华章静坐良久,终于还是撕开密信。
去年玄枭卫里有人叛变,向魏王泄露双璧行踪,差点害明华章被魏王识破。明华裳为了找出叛徒,故意传递假消息,而那天魏王的人果然去接头地点埋伏了。这就说明,经手他们消息的人中,必有叛徒。
明华裳巧妙利用宫门每日要落锁的规矩,打了个时间差。她故意在前一天晚上锁宫门前传递消息,第二天一大早接头,而埋伏的人还是先他们一步到场了。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传递消息,唯有第一批出宫的人来得及。
这样一来,内奸的范围已大大缩小。明华章原本打算靠自己查出叛徒,他不赞同太平公主的做法,所以并不想借助她的力量。但是现在,明华章动摇了。
只要能得到结果,好像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关系。太平公主在宫廷经营多年,势力深厚,利用她是最快、最省事的办法,为什么不呢?
所以明华章传信给太平公主,要近期控鹤监成员出宫名单。控鹤监是玄枭卫的头脑,每个成员的身份都是秘密,然而,这么核心的机密,才过一个时辰,太平公主就送来了。
明华章一行行扫过名单,在里面注意到一个人。
控鹤监每日有专门的太监出宫采买,借机收发信息,而同时在“双璧”递假消息那天傍晚和第二日清晨出宫的,是一个姓郑的回事太监。
明华章又去查郑回事的负责范围,好巧不巧,其中就包括长寿坊。
明华章无声地叹了口气,一切至此,已经十分明白了。
他的上司廖钰山,也是一个和他一样,拥有双重身份的人。
京兆尹亦效命于玄枭卫。所以他知道模仿哪个案件最能引起轰动,能引出双璧,在魏王面前立功。如果明华章没记错,那段时间,魏王正在制作花神灯,以讨女皇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