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这个字十分耐人寻味。仿佛所有人都认定周武王朝是一个乱子,一个意外,一个寡妇可笑的野心。等她死了,这天下终究要回到李家人手里。
李唐,才是满朝文武秘而不宣的君王。她这一生从昭仪,到皇后,到太后,排除万难终于成了皇帝,每一天都在争。她不服女人天生比男人矮一头,不服世家生来尊贵寒门生来贫贱,不服她明明谋略才能远超于她的丈夫儿子,却只能屈居下位。理政权力给她,是丈夫和儿子的美德,收回,她也该感恩戴德。
可是凭什么呢?凭什么皇位只有男人坐得,女人坐不得?
女皇为这份不甘斗争了半辈子,她杀了她的二儿子,流放了三儿子,圈禁了四儿子,利用了大女儿的死,拆散了二女儿的婚姻。她做了这么多,终于如愿成了皇帝,然而在她垂垂老矣之时,却眼睁睁看着无论朝臣还是百姓,都期待着前朝复辟。
甚至都不能称李唐为复辟,在天下人心中,本来便当如此。
那她这么多年,算什么呢?
女皇面容依然平静,只能看到眼皮下眼珠轻微转动,暴露了她心绪不宁。张易之觉得弟弟太冒进了,不断使眼色,但张昌宗觉得自己抓住了女皇心思,不肯收手,继续乘胜追击道:“不像魏王,只有您能教导他。今日魏王还托人来和陛下问安,他正被禁足,不能进宫给陛下请安,只能送盏灯,遥祝陛下千秋万岁,龙体安康。”
去年年末,京兆府少尹明华章给连环挖骨案翻案,查出楚君案是人模仿作案,凶手正是魏王幕僚。虽然最后只治罪幕僚,魏王因不知情从案件中抽身,但没多久,魏王就被女皇禁足了。
女皇终于开口了,沉沉说道:“他倒是有孝心,但祈福灯有一盏便好,做的太多了,就多余了。”
张易之紧张,手指险些按错穴位。张昌宗心跳也漏跳了几拍,拿不准女皇口中的“做的太多了”,说的是他,还是魏王。
他仗着女皇闭眼,仔细窥探女皇脸色,壮着胆子说:“魏王做的再多,心里也只向着您。他无非是争宠,想让您多疼他些罢了。”
女皇许久没有应话,就在张易之心神惴惴,几乎要控制不住跪下请罪时,女皇缓缓开口:“朕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张易之长长松了口气,他用力掐了弟弟一下,示意弟弟闭嘴:“遵命。陛下好生歇息,臣等告退。”
出来后,张昌宗拉开袖子,看到手臂上都青了一块,愤愤不平道:“五兄,你掐我做什么?”
“你还敢诉苦?”张易之骂道,“六郎,你今日话太多了。魏王和太子无论如何都是女皇亲人,他们两人再落魄,女皇总不会杀他们,但你算什么?你哪来的胆子,替魏王求情?薛怀义的下场你忘了吗?”
张昌宗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都众星捧月,哪怕宰相见了他都客客气气问好,如何受得了这种语气?张昌宗也冷下脸,说:“你清高,你遗世独立,可是女皇身体越来越差,她还能捧着你多久?等她走了,你去哪儿摆恒国公的威风?怕是连皮带骨,都要被人剥了。”
张易之如何不知道呢?他们兄弟二人因为侍奉女皇一飞冲天,满门显赫,但这些煊赫都是无根浮萍,现在他们越得意,等女皇死后摔得就越惨。
他也想过急流勇退,遣散家财,去民间过回寻常日子,然而,皇权漩涡一旦沾上了,是你想退就能退的吗?
从他们入宫为女皇献艺那天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今不是他们杀人,就是来日别人杀他们,二张兄弟只能找外援。唯有讨好了下一任皇帝,才能保住他们兄弟的命。
然而,李家本身就是皇族,哪里用得着他们扶持呢?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最终,他们选择了同样没有退路的武家。
武家诸王中,又属魏王最雄才大略。他们和魏王一拍即合,他们在女皇身边为魏王通风报信,魏王日后保张家全身而退,这是双赢之举。
前提是,下一任皇帝得是魏王。再不济,也该姓武。
张易之静默良久,唯有朔风猎猎从丹凤门穿过。最后,张易之说:“可是,你操之过急,恐怕在女皇面前露了马脚。”
张昌宗嗤笑一声,不屑道:“她是什么人,满朝文武谁的动向不被她握在手心,你以为我们能瞒过她吗?她需要的,就是一个恶毒浅显,毫无心机的傀儡。”
女皇更宠爱六郎,对琢磨女皇的心思一事上,张易之还真远远不如弟弟。张易之屈服了,问:“那接下来你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