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君,这次是伤的哪?”张姨关切地问一句。
吴清荷不说话,解下一半衣裳,露出肩膀,她在外边包扎过,但包的不好,透过布渗出一点殷红,张姨看的要倒吸口气,可她自己却是直接将那带血的布扯下。
“小祖宗,你轻一些!天嘞...”
张姨慌忙给她找出药酒和纱布,小心翼翼给她上药。
“女君,您这是怎么受的伤?”
“被野猪撞一下蹭到了树干,还好,没伤到筋骨,握弓没有问题。”
肌肤上一片冰凉,刺痛过后,半边身子都是麻麻的,吴清荷看着张姨帮她包好伤口,才披好衣裳,慢慢躺下,张姨就坐在她旁边看着,等她入眠。
屋外的下人们正讨论着几日后要一齐出门看烟花,吴清荷听着她们闲谈,也不太能睡得着,随意地一扫,瞥到枕头边的信封,想了想便拿到自己面前。
信封上有大大的“请帖”二字,字迹清秀,一笔一画认认真真。
“咱们女君也收到信了,柏公子前一刻刚走,这是他送的?”
张姨不知何时看向她,憨厚又慈爱的笑容挂在脸上,她手里也攥着张信纸,那纸质量不太好,墨都晕开一片。
“嗯,是他送的,张姨,你手里这是...”
吴清荷对张姨手里的东西很好奇,便先将柏乘的那一封放在被子旁,凑到张姨面前。
“您知道的嘞,是家书,我那不让人省心的女儿给我寄来的。”张姨笑呵呵地递给她看。
听到这话,吴清荷眼睛一亮。
张姨的女儿比吴清荷大七八岁,名叫张琴,她从前是猎户,箭术过人,吴清荷最开始便是和她学的射箭,几年前,张琴入伍为兵,跟着去了边塞。
“信上说,琴妞过几日就要跟着大伙一块回京了,她说她很想女君,您也许久不见她了吧,等她一回来,就叫她陪女君一块骑马撒欢,不过女君到那日可得闲?”
吴清荷歪头一行行看过张琴写的信,顿时来了兴趣,连连点头。
“得闲,肯定得闲。”
第15章 第十五章
立秋,暑气渐消,吴清荷晨起洗漱完毕便骑马出府,今日外头热闹得如同要过节一般,街上的小贩正议论着归人,吴清荷顺道听了些。
“你可见到你妻主了?”
“那是自然,凌晨就回家了,将军体恤,早几个时辰放假,我这才一睁眼便见着她。”
张姨昨夜便告假归家,想来母女二人应该已经团聚。
京郊有大片的田野,浓郁的绿蔓延整片山谷,吹过的风都带着泥土的清新,张姨一家就住这,吴府里没事的时候,她就回来做农活,门前一片绿油油的小菜地,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张姨,琴姐!”
月亮打个鸣,顺着吴清荷的指令停在间小茅屋前,院外的栅栏边早停了匹马,马蹄上净是沙土,她刚翻身下来,茅屋内就传来阵动静,木门一开,走出个皮肤黝黑的高个子女人,手里正捏着几个未洗净的玉米。
“娘,小女君来了!”
张琴先是一惊,接着喜上眉梢,忙不迭放下玉米,咧嘴笑得比花还灿烂,牵着吴清荷就要往屋里走。
屋内简洁又干净,吴清荷进门瞧见地上铺满黄灿灿的玉米,张姨就坐在屋里,笑吟吟地拎着水壶倒茶。
“来得真早,琴妞,女君可是专门为了看你来的!”
吴清荷附和着张姨点点头,伸手捧过碗喝水,几年未见,琴姐长得更成熟了些,其余变化不大,笑容憨憨的,眼神清澈又温暖。
张琴上下瞧着她,像是看许久未见的妹妹,看哪都觉得好。
“俺走的时候,小女君还小脸肉肉的,如今竟如柳枝抽条,好看得我差点认不出!”
“是嘞,小孩就是这样,一天一个样。”
屋里便这么叽叽喳喳聊了起来。
听她念叨起自己从前的样子,吴清荷脑子一懵,嘴里的热水来不及咽,呛得咳了几声,张姨心头一紧,赶忙伸手拍她的背,帮她顺气。
“咱们女君不仅模样变了,箭术也有所长进,前些日子我看女君练习,竟是箭无虚发,琴妞,你在军中也长进不少吧?快带着女君切磋切磋,你俩好久没凑一块了。”
张姨想赶两个孩子出去玩,张琴却是一怔,磨蹭蹭地不肯起来:“娘,俺若是出去,你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这刚到手的生意,今日就要忙完的,可不能丢了嘞。”
见女儿不肯动,张姨刚要劝,吴清荷却反应快一些,一瞥满地的玉米,问张琴道:“今天要把这些送进城里?”
她心中暗自估算,这若要全由一个人来做,确实是很艰辛的事。
“今夜有烟火,城里的酒楼饭庄必是座无虚席,菜肴也供不应求,本来今日是无事的,谁知突然有酒楼饭庄缺菜,临时订下这些玉米,俺归家了才听娘说起,如今只好尽早送去,耽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