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下方的一群人纷纷嚷嚷起来。
“什么?!”朝臣诧异。
有人劝道, “皇上?您久病未愈,为了龙体, 还是回宫休憩为重。”
他们内心觉得兰砚这是疯症发作了。
兰砚面无表情。
片刻后,有一朝臣拿着皇上的谕旨走出, 他面容清癯,目色正直, 站在兰砚下方的阶梯,扫过金銮殿广场空地上的一群表情纷乱的出身世家的朝臣们,想到这些养尊处优的人身上背负着重重罪责却对皇上无一丝忏悔,心中有不平意。
他是诸鸿,寒臣出身,科举入仕,然士族垄断官场,他多年壮志难酬,后来,被兰砚所用。
起初,他以为兰砚是昏聩暴君,但很快发现,兰砚虽然行事狠戾,但并非世人口中所说昏聩。
少年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铲除世家长期在燕朝政权上留下的溃烂。世家强大,仗势欺人,百姓和贵人之间的距离犹如天堑,科举制度沦为空中楼阁,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日。
为了铲除世家的权势,皇上的手段必须狠辣。
蛮族势力越来越庞大,燕朝不能再内讧了,必须在短时间内统一政权,稳固皇权。
诸鸿跟在兰砚身后,很快认清一个道理:在这样的混沌时局中,只能以暴制暴。
诸鸿向兰砚发过誓,倘若哪一日他被世家的利益所诱惑,那就血溅金銮殿以此赎罪。
此刻,诸鸿念出皇上兰砚的谕旨。
兰砚回宫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掉长安京华政权中腐败吞墨的朝臣,并追缴部分朝臣欠国库多年的银两。
被兰砚以强硬手段抓来的朝臣们听完了谕旨,皆愣了下,随后产生反抗意。
那么多银两?他们哪里能在短时间内还上?至于贪墨到需要承受牢狱之灾的官员们,更是不满于这道谕旨。
朝臣们纷纷抗拒,理由大多是兰砚龙体未愈,还需休养,且这道谕旨指出的罪责大多在奏折上请示过,皇上在甘露殿批下的奏折并未计较,皇上怎能出尔反尔。
朝臣们叽叽喳喳,兰砚漠然而睨,幽邃的眼静谧,带着阴鸷不耐的霸道,朝臣们一时噤声。
他指骨不紧不慢敲着腰侧的佩剑,一件精巧的剑穗在微风中轻晃。
宫人拎着宫灯走在前,金氏太后匆忙赶来,她容色带着威严,缓慢地问,“皇上这是做什么?”
金氏太后常常在兰砚“病重”的时候掌握部分政权,有一些垂帘听政的权力。
“母后,朕在追缴欠款,充盈国库。”兰砚容色薄凉,平淡说。
金氏太后暗中蹙眉,她慈悲地说,“皇上,臣子们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那么多银两,切莫伤了君臣情谊。”
兰砚挑眉,带着讽刺,视若无睹,金氏太后心中升起愤怒却因畏惧兰砚不敢轻举妄动,没过一会儿,有禁卫军抬了箱笼进来,且抓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人。
那管家见到金氏太后,脸上露出惊恐哀求,“太后!救救小人!”
“秦连!?”金氏太后认出被抓的人是明和郡王府中的管家秦连,她猛的看向兰砚,带了质问,“皇上,你动了明和郡王的府邸?!”
禁卫军所抬箱笼,里面盛放的都是明和郡王府中的珍宝物件。
一箱箱抬来。
竟是将明和郡王的府邸搬空了。
金氏太后愤怒指着兰砚,“他是你兄长,被你幽禁就罢了,你怎能还这般苛责他!?”
兰砚扫她一眼。
金氏太后忽然踉跄,宫人慌忙扶住,金氏太后被少年那安静危险的模样骇到。
兰砚,她的小儿子,独自爬出了地狱,在世人面前疯魔,冷血。
金氏太后心中悲哀,憎恨。
兰砚手段暴戾,反对的朝臣不敢轻举妄动,皇上连亲兄长明和郡王的府邸都敢动,何况他们?那金氏太后也畏惧于皇上,他们再惹恼了皇上,岂不是要血溅当场。
被抓来的朝臣们这才从多日兰砚未出面时的醉生梦死中醒来,看着兰砚,如看着厉鬼修罗,纷纷恐惧。
诸鸿按照兰砚的谕旨,带禁卫军处理这些朝臣,追缴欠款。
月色浅淡,光芒在云层中流转翻涌。
少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容颜染上一丝纠结。
洛洛应该不会中途醒来吧。
要不然,他很难跟洛洛解释他的离开。
兰砚疑神疑鬼地想。
他点的睡穴很厉害的,洛洛应当能一夜安睡,好梦不醒。
兰砚离开“病榻”后,第一时间大张旗鼓地追缴世家对朝廷的欠款,甚至还说之前的那些奏折不作数通通烧毁了,往后一段时间,世家们对他破口大骂,传言少年皇帝的疯魔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