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太后仁慈,名不虚传。
“太后,饭菜要凉了。”新来的宫女桂音走过来,小心伺候,提醒金氏太后,她的声音娇柔好听。
金氏太后抬眸。
“哀家食不下咽。”金氏太后叹气,“这些菜撤了吧。”
宫女桂音低眉顺眼,本不敢说太多的话。
金氏太后却慈悲道,“皇上乖戾暴躁,哀家日夜饱受噩梦折磨,总是思量到底如何才能劝得住皇上,桂音,你说哀家该怎么办?”
桂音诚惶诚恐,“奴婢不敢妄议。”
金氏太后半垂眼睛,在佛龛上插上供奉的香火,拜了拜,“但说无妨。”
桂音出身贫寒,并无太多见识,想法简单,思来想去,只能想出,“也许,皇上身边缺少一个体己人。”
金氏太后示意桂音继续说下去,桂音大着胆子道,“奴婢家乡里有几个汉子,本来游手好闲,可成了亲后,都渐渐变好了。”
桂音说完,忽然意识到她竟然将皇跟那些乡野汉子对比,桂音惊恐,后背出了冷汗,生怕被金氏太后责骂,但没想到,金氏太后并没有在意她的言语之错。
太后实在是仁慈。
桂音心生忠诚。
“皇上登基两载,迟迟未娶妻。来年春日,皇上该选秀了。”金氏太后似乎赞同桂音的话,她慈悲说,“若皇后贤良,能够安抚皇上,想来皇上的病会变好。”
桂音瞪大眼睛,心道,原来皇上的疯病是真的。
桂音惶恐低头。
没过多久,皇上兰砚要在来年春日选秀的消息不胫而走,据说,皇上疯病严重,需要女子鲜血平息。
长安贵族世家中,有适龄待嫁女儿家中,有为了政治利益开始着手谋划的,也有担忧的,还有作壁上观的,人间百态,各种心情。
长安德安侯府周家作为三大士族之一,周家的女儿自然也是皇后的人选。
沈熙洛的母亲周语林是周家庶女,周语林嫁与沈家时,沈熙洛的父亲沈达还未成为苏杭有名富商,只是祖祖辈辈都是做生意,小有银两,但与世家比,便显得穷酸了。
周语林那一辈的女儿多,周语林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且体弱多病,在家中不受宠。
只是,周语林不愿嫁给周家为她挑选的书生,一番辗转后,不知怎的,竟嫁与了沈达,周家觉得丢人,不怎么理睬姻亲沈家,周语林被迫与周家断绝了书信往来。
后来,沈达在生意场上越发风生水起,成了苏杭有名的一代大贾,当沈达赀选为从八品下县尉时,周家在官场上还有意无意地照拂了几下。
可后来沈达去世,周语林也不在人世,沈子骞的官位在周家眼里又不大不小没什么重要的,周家和沈家就彻底断了来往。
沈家虽然无奈,但也无法对周家产生什么怨言。
与周家比,沈家实在是除了银两外没有任何长处。
长安周家乃士族,周家家主世代官拜宰相,沈熙洛的外祖母则是和怀公主义妹,镇国侯府的嫡女。
周家的嫡子嫡女,姻亲向来与勋贵结合,代代如此,牵扯的世家权贵纷繁。如今周家大房主母就出身清河崔氏,乃嫡长女,被封为郡主。
沈家与这样的周家相比,自然是微不足道。
夜半时分。
从宰相夫君那里得知了选秀的事,周家大房主母闭门议事。
与此同时,有另一封信从信使那里传到了周家。
大房主母正在屋中发愁疯子皇帝选秀的事,没有心思看这封信。
小厮只好拿着信退下,挑着灯笼在周家后院中穿梭。
周家管教森严,夜晚静谧。
鹅卵石路上,一个风流倜傥的男子从斜侧里出来,衣上缀着琳琅玉佩,金线革带,他看到小厮手中的信,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小厮提起手中灯笼,见到来人面孔,如临大敌,“三公子,这不是给你的信。”
大房小儿子周嘉石剑眉星目,喜好玩乐,打马游街,从小就是长安女眷中有名的风流公子,他刚在酒楼吃了酒偷偷翻墙归家,醉醺迷糊。
他身上染着脂粉味,一把拿走了信,语声懒洋自傲,“母亲不看,对母亲而言不重要,我瞧瞧,又怎么了。”
周嘉石展开信,看到里面美丽隽秀的小字,顿了顿,再看来信之人,疑惑扬眉,醉意消散几分。
“沈家表妹?这是何人?”周嘉石笑道,带着打发时间的兴趣问。
第25章 侯府
飞鸟罕至, 雪林中,地上浮现朱翰采颇足的脚印。
过了没多久,汇报消息的太监朱翰采与兰砚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