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竹西若无其事问:“容岐……是不是高高瘦瘦,看起来脾气很好,和谁说话都带着笑那种人?”
少年吃惊地前仰,说:“你认识容先生?”
廖小娟拍拍少年的背,示意他坐好了注意安全。
“他们是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自咨询室成立以来,院长就邀请我定期会去做心理疏导,社会服务,不收费,因为离得近,我平时又没什么事,就答应了。”廖小娟说,“说是心理疏导,其实也就是陪孩子们聊聊天什么的。容岐定期也会来这里帮忙,他那样的心理专家,愿意来这种小地方实属难得。这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
少年仰起头:“我们最喜欢您!”
廖小娟失笑:“得了吧你个小滑头,他比我还早认识你们,你说这话自己信吗?”
少年有些为难:“那就……那就都喜欢?”
这是池竹西第一次知道容岐还在做这样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他隐约感觉有些不安,或许是因为廖小娟认识容岐这件事太突兀了,又或许是他下意识不想让容岐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扯上关系。
按照廖小娟的说法,容岐比她还早在福利院提供援助,而池淮左是后来才找上廖小娟的,这证明容岐和池淮左扯不上干系。
日记本上,池淮左表露出的态度也是这样,他是在自己车祸后展开调查才认识容岐的。
心理医生会慈善性质地做一些社会服务是很正常的。池竹西这样告诉自己。
咨询室离儿童福利院只有五分钟不到的车程,车停下,池竹西刚出门就看见了站在门口的男人。
他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衣袖被旁边另一个小女孩拽着,身边还围着五六个年龄各异的孩子,嘴里说着什么,脸上挂着无可奈何的笑容。
那正是容岐。
第26章
看见池竹西后,容岐罕见地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廖小娟的到来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不少孩子直接欢呼着奔向这个笑得和蔼的心理医生,留在容岐身边零星的两个孩子也被他拍拍背,哄劝着往廖小娟那边去了。
“我没想到会在这里看见你。”容岐大步带起一阵风,他走到池竹西身边,视线上下扫过,含笑说,“一周没见,你好像瘦了些,没人盯着,你不会又忘了吃饭吧?”
池竹西拢了拢领口,下意识想挡住之前那次意外在脖子上留下的淤痕,又想起来淤已经好得差不多,应该是看不出端倪的。
“我也想这么问你。”池竹西含糊说。
“我?我在首都吃好喝好,参加完讲座就回了常青。到饭点了,这儿也不差你一双筷子,等会儿你可以尝尝福利院的妈妈手艺。”
好像什么都答了,又好像什么也没答。
池竹西不知道要怎么开头,即使对上池樊川他也没有这样踌躇过。
容岐之前说得对,他们的关系的确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从你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和你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偶尔介入,时常抽离。而你身边的其他人来去匆匆,谁也不曾回头看你,那么即使你和那个人并没有很深的羁绊关系,他在你心中的信任栏也始终有一席之地。
那是用时间一点一点烙印下的痕迹。
池竹西正在犯难,刚停好车的王邱恰好凑上来。
他的到来使现场的气氛活络起来,两个成年人开始公式化社交寒暄,池竹西莫名松了口气,望见廖小娟的背影,于是便一言不发跟着往福利院里走。
王邱想叫住他,被容岐笑着拦下:“能让竹西感兴趣的事情很少,就让他自己到处转转吧。”
王邱与容岐只有几面之缘,上次见他还是在池淮左的葬礼。
这个面相温和的心理医生似乎十分受安澜娅的信任,不光让他充当池竹西的法定代理人,很多自己不出席的场合也让他代为出面。容岐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一直将池竹西保护得很好。
如果需要池竹西出庭的话也需要和他通气,想到这里,王邱也不去管池竹西,在原地和容岐谈起公事来。
***
儿童福利院全名“白桦树儿童福利院”,门外牌子上的白桦树三个字只剩下“白华对”,两个木字旁不知所踪,足以看出这里的环境。
越往里走,荒凉的感觉就越重。
福利院里的树品种没选对,冬天的枯树不发芽,黑灰的质感狰狞地张牙舞爪。这里的人直接将其当作晾衣架,树枝上面搭着不少摊开的衣服,仔细一看上面都或多或少带着补丁。
院子里的儿童娱乐设施都变了色,跷跷板的暖黄变成土褐,滑梯的嫩红变成绛红,铁锈把光滑的表面变得粗粝不堪。
池竹西走到院子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