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皇子去了,如果连连败仗,还有可能会被冠上不吉的大帽子。
六皇子一无势力,二不得皇帝宠爱,自然是个当炮灰的好人选。
万俟婴起身,往旁边走了几步。
“阿禀,你说得对,也不全对。”
“什么?”
“如果陛下当真让六殿下去,那么未尝不是一次机遇。”
“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兴许这一次就是转机呢?”
阿禀换了个方向坐着,蔫头巴脑的:“我知道,但是战场太危险了。”
还有一句话,阿禀没有说出来:如果六殿下真的从此被皇帝重用,乃至将来登临帝位,他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他们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对彼此可以说非常了解。
阿禀虽然常常小六小六的挂在嘴边,但最亲近的一直都是万俟婴。
他其实比谁都清楚,六皇子他太看重权力了。
如果他将来当上皇帝……真的是好事吗?
正当他在脑袋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却见万俟婴走到一旁的武器架处,取出了那杆木质的长戟。
“又摆弄你那杆破戟!一根木头而已,又没什么杀伤力,怎么就那么爱不释手?”
万俟婴舞动长戟,将它斜提在手里,对阿禀招手:“要来比划一下吗?”
“来!”阿禀大笑一声,也取了一把木刀。
几招之后,阿禀捂着自已的虎口后撤一步:“不打了不打了!没意思,还是小时候打起来有劲!”
万俟婴将长戟放回武器架:“还有一事。”
阿禀不解:“还能有啥事?”
“我决定弃文从武,随军打仗去了。”
“什么?!”万俟婴用这样从容的语气说出的话,却叫阿禀忍不住怀疑自已的耳朵。
“你不考殿试了?好好的文官不做跑去那地方干什么,嫌命长吗!”
“殿试又如何,那朝堂之上的人,都是些只知道勾心斗角、坐而论道之辈。”他说,“只是突然发现,我并不适合那里。”
“可是战场上那么危险……算了!我陪你一起去!”
“你?”这下万俟婴也坐不住了,“你现在连我都打不赢,上去送命吗?”
谁知阿禀翘起二郎腿,洋洋得意:“现在知道急了?刚才不是挺镇定的吗?”
“阿禀,战场不是儿戏——”
万俟婴还要再劝,阿禀却不想再听:“你俩都去了,我还留在皇城做什么?”
“再说了,谁告诉你我要打仗?我可是学过医术的,当个军医不过分吧?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帮你们收个尸!”
只是在后方的话,确实要安全许多。
劝是劝不住的,万俟婴也没继续白费功夫。
阿禀劝不住他,万俟婴也劝不住阿禀。
……
“小燕老师,导演叫你过去一下,有事找。”
“知道了,马上来。”
现在是傍晚,剧组里大家都才刚刚吃过晚饭,还有十五分钟开工。
燕拂晓从人群中穿梭而过,来到华山长期待的地方。
但现在除了华山,这里还有一个看上去有点年纪的人。
那老人背对着他,两鬓已有了白发,但腰背挺直,声音有力,精气神很好。
老人的手正在显示器上移动,有时候会停留在某一处,然后跟华山讲解,言语中有大量燕拂晓没听过的专业词汇。
而一向反感他人对自已拍出来的作品指指点点的华山,在面对老人的动作时一点不耐都没有,而且听得非常认真。
等他们讲完一个问题,燕拂晓出声提醒,华山这才知道要找的人已经过来了。
“小燕啊,你过来一下。”
第153章 全家福
“华导。”
那老人回头看了燕拂晓一眼,往旁边让了让位置。
华山并没有先给两人作介绍,而是问了燕拂晓一个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你对佛学和道学了解得多吗?”
“知道一些,还不敢说了解。”燕拂晓回答。
听见这句话,华山心里就有底了。
相处这么久了,华山已经摸清楚了燕拂晓答话的套路:只要没直接说不,那就是懂。
“说说你的看法?”
“从历史上讲,一个是本土宗教,一个是从别国引入的外来宗教。它们的起源不同,所侧重的点也不同……”
就这样讲了几分钟,燕拂晓的语速一直很平稳,表现得恰到好处。
那位老人一直在旁边认真地听他讲话,现在才终于跟燕拂晓说了第一句话:“说了这么多,小伙子,这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
燕拂晓并未犹豫:“两种各有所长,但我更喜欢道。”
“哦?”老人略显意外,“为什么?”
“盛世佛,乱世道。依我个人的看法,佛是太平盛世时人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追求,道是深陷苦难时对救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