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音刚落,便发现船开始倾斜了,吓得双腿发抖,紧紧抓着围栏。
与此同时,前方周家的船早已经靠岸了。
周大娘看着船靠岸,诧异道:“这么快就靠岸了?”
杜挽春挽着她道:“是的,这里有个村子,叫祥月村,里面啊正在办喜事,我们快去瞧瞧看。”
周大娘一喜村子有喜事,也想去瞧瞧。
一家人一前一后下了船。
待来到村子里的时候,那唢呐爆竹已经响起来了。
村民们都凑过去看热闹。
周大娘挽着杜挽春的手踮起脚看。
只见,村子里的族长突然大声道:“不好了,新娘子和新郎都不见了。”
“什么,怎么好端端的不见了?”村民们也都一惊。
周大娘听着也疑惑起来。
她朝跟前的村民问道:“前面是出了何事?”
村民们回道:“说是新娘子和新郎不见了。”
周大娘诧异道:“还有这事,他们两家的爹娘不急?”
村民们摇头道:“不,他们是外乡人,我们村子里有个习俗,那就是每年都会帮着外乡办一事婚事,这样我们村子才能风调雨顺,没想到这对外乡人在我们帮他们办大婚的时候跑了,这可是有损我们村里的福运啊!”
周大娘还是头一次听到有这样的习俗。
就在村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有人将目光落在了杜挽春他们身上。
“这里不是有外乡人吗?不如让他们帮忙演一场一喜,给老天爷看看,求老天爷不要收了我们村子的福运。”
第318章 让娘和爹办婚事
“对,没错,这里不是正巧有外乡人吗?帮我们演一场戏,度过这次难关。”
乡亲们说着,顿时觉得有了希望。
周大娘听得一头雾水,“帮忙?怎么帮忙?”
杜挽春小声说道:“就是要让我们外乡人充当新郎新娘在这里拜堂成亲。”
周大娘一听,面露诧异,“还有这样的习俗?”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走来,眯着眼睛笑道:“夫人,你可能觉得这样的习俗非常荒唐,但是我们村子几百年来都是如此,每隔一年就有一对外乡人在这里成婚。”
“他们成婚之后,我们村子不仅风调雨顺,他们这对新人也能够白头偕老。”
周大娘听着她的解释,大概接受了,像成安县这么偏僻的小县城,多少有一些这也有着奇奇怪怪习俗的小村子。
她抬头朝自个的人看了一圈说道:“老人家,你们怕是要失望了,我们这里跟来的,没有年轻男子。”
这次来游船的只有杜挽春,南风凌吴娘子,然后就是庄嬷嬷和周大娘以及三王爷,当真没有与杜挽春年龄相当的年轻男子。
周大娘叹气道:“要是今个瑞渊来了就好了,正好可以给挽春补个隆重的婚礼。”
白发老嬷嬷将目光落到了三王爷身上,“这里不是有个年轻男子吗?”
三王爷和周大娘一般大,现在也快四十了,但是模样显得年轻,对于白发老嬷嬷来说,还当真是年轻男子。
周大娘一惊,“你说他?”
白发老嬷嬷眯着眼睛笑道:“他不行吗?”
说着,又将目光落到吴娘子身上,“让他和这位小娘子。”
周大娘连忙打断道:“不行,这位小娘子已经有了夫婿。”
白发老嬷嬷脸上满是失落。
这时,白发老嬷嬷又看向船上一位年轻的小丫鬟,“这位姑娘应该还未成亲,要不就她.......”
周大娘回头朝她所说的方向看去,随后又看向三王爷。
白发老嬷嬷见着她没说话,便准备将那女子拉过来。
周大娘见她动身,立马急了,脱口而出道:“他与我是夫妻,哪能和其他人成婚。”
这话一出,南风凌和吴娘子纷纷露出笑容。
三王爷也惊愣在原地,脸上都是难以置信。
白发老嬷嬷回头笑道:“你说这位男子是你的相公?”
周大娘有些害臊,不过还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没错,他就是我相公。”
白发老嬷嬷手一拍,“那正好呀,你们二人是夫妻,正巧可以不用避嫌,帮我们在这个村子里完成这场婚礼。”
周大娘愣了一下,指着自己然后指着一旁的三王爷说道:“意思是要让我们穿着那大红嫁衣,在这里拜天地?”
白发老嬷嬷笑道:“是啊,自古拜了天地的就是夫妻,原本我还担心乱点鸳鸯,现在看来你们二人是夫妻,正巧就不用担心这一点。”
周大娘犹豫着,虽然他们嘴里说是替那两位逃走的新人来拜堂,但是这身嫁衣穿了,可就真的是夫妻了。
她有些不敢。
不敢耽搁三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