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政把目前的工作事项逐一列出来后,跟林长年说:“之前的县委书记肯定也想走这条路,说不定申请了不止一回。”
林长年补充:“丰山县还是如今这样,只能说明他们没能申请下来。”
田政是从省里空降下来的,论省里的人脉,原来的县委书记肯定比不上他,他申请肯定有戏。
田政摇摇头:“我们全省只有一条化肥生产线,产量还不高。全省的人都盯着那点化肥,我也没本事能弄来足够整个丰山县使用的化肥。”
更何况,如果他只是用人脉弄来化肥暂时把丰山县粮食产量拉起来了,认真算起来,这也不能体现他的个人能力,他来丰山县这一趟就算是白来了。
田政在化肥这一项上面打了个问号,这个问题先放过,再来下一项。
“林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林长年沉吟半晌:“土质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就算要治理也是个长期的事情。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从经济作物方面想想办法。”
“比如?”
“茶叶。”
“丰山县产茶叶?”田政仔细回忆,这些日子走访下面的公社,他确实没有留意到哪个公社在种植茶树。
“不是种植的茶树,是野茶树。”
前天她们去一个公社走访,田政跟着人去看河道去了,徐长年听说公社小学的校长重病在家,他临时买了点东西去看望校长。
“那个校长家住在山上,上山的路上我看到山里有野茶树,数量还不少。我问了当地人,她们说清朝时期校长住的那片山是当地一个大地主家的祖产,地主老爷喜欢喝茶,就在山上种了很多茶树。”
“然后呢?既然种了茶树当地怎么没有留下制茶的只言片语?”田政看过丰山县的县志,一句话茶叶相关的都没提到过。
“那个地主老爷种下茶树没两年就去世了,后代子孙对茶叶不感兴趣就没再继续经营,任凭茶树乱长。”
“那个地主后代子孙不争气,因为赌博把祖产都输出去了,那座山易主后,新的主人也没去山上考察过。”
田政激动起来:“咱们明天就去考察,最好再找两个懂茶叶的专家跟咱们一起上山去看看有多少老茶树。”
木家的商队每年都会跑一趟草原,跟草原上的人以物易物。交易的东西除了药材、粮食之外,还有很多茶叶,林长年对茶叶算是有一点心得。
“再找两个懂制茶的师父一起去。正好现在是春天,咱们摘些青叶制成茶叶泡来试试,如果茶叶品质好,你想想办法,找门路往外销。茶叶一般,咱们就把茶叶弄到供销社里去,或者给省里的企事业单位推销,他们如果愿意采购丰山县的茶叶当作福利发给工人也行。”
“对,挣到钱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林长年补充道:“好歹茶叶是我发现的,等到有经济收益了,你要给每个公社修一修学校,还要提高老师的工资和福利。”
有了好福利,他想办法选一些有水平的好教师。那时候因为茶叶厂肯定也建起来了,社员们有了额外的收入,一部分人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能有个初中高中文凭,茶厂优先招录他们。
这样,就把当地的经济和教育盘活了。
“瞧你说的,只要有钱了,教育我肯定也会想办法搞上来。”
到时候跟上面汇报工作,他把数据摆出来,修了多少学校,小学比之前增加了多少入学儿童,有多少孩子考上了初中、高中,这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你提醒的对,粮食方面的难题比较大,咱们可以往经济作物方面想想办法,除了茶叶之外,其他经济作物也可再考察考察。”
林长年再次发力:“或许药材种植方面可以找专家想想办法。还有水果,我看当地好些社员房前屋后种的柑橘树都长得挺好,或许这里的土质挺适合种果蔬。”
田政脑子里已经列出了新的列表:茶叶厂、药材厂、罐头厂……
两人把县里的情况快速捋了一遍,田政就去省里找门路去了。田政是个行动力非常强的人,四月初清明,三月下旬他就把刚弄好的明前茶送到各个单位领导的桌上了。
不仅如此,他还叫来报社记者宣传丰山县的茶叶,报纸上的标题就叫做:好消息!倒数第一贫困县找到了新出路!
田政鸡贼得很,这篇报道一半的篇幅在卖惨,介绍丰山县人民的艰难。另外一半的篇幅就是狐假虎威,说省里领导对丰山县的支持,省里好多企事业单位有意向采购丰山县的’脱贫茶’,为支持丰山县人民脱贫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