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可跟她是同龄人,比起她从小家境优渥精心培养,周文可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家里父母甚至都是农民,没有半点儿文学天赋可给她继承。
而她本人,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更是在文学界毫无存在感。
她不像是盛摘星,从小到大都参加各种比赛,她有父母为她规划她的文学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必定是坦途。
而周文可就是野路子出身,从来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甚至上完花昭国强制的义务教育后,险些没钱上初中部,若不是她遇到一个好掌教(老师),认为她的文字很有灵气,说服了她的父母继续供她,再加上这位掌教的补助,也许如今的她早就嫁人生子去了,别说来参加全国瞩目的天骄大赛了。
跟郁格桑第一辈子穿越花昭国时的天骄大赛一样,这个比赛依旧是花昭国最有名的三所书院——京都风华书院,松杭明雪书院,泉厦流舟书院这三大书院联合举办的文学大赛。
不过跟那时候的比赛还是有些不一样,一百年过去,天骄大赛不再只是长篇小说,而是划分了组别,有长篇小说组,短篇小说组,诗歌组,散文组。
每个组还是选取全国海选的方式,而且是三年搞一次,年龄依旧有限制。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天骄大赛依旧是花昭国最重要的比赛之一,这个比赛出来的强者,都被誉为是未来文学新星的预备役。
现在很多有名气的作者,不少都是参加过天骄大赛的。
而天骄大赛参加者年龄最大十八岁这个限制,更是让世人觉得在这比赛闯出名头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是那种有天赋的,真正的天才。
是以,在盛家为盛摘星规划的路线中,就有参加天骄大赛并取得成绩这个事,而盛摘星也是信心十足,从小便定下要在天骄大赛扬名的目标。
但是盛摘星没想到,在这个比赛中,她会遇到周文可这个对手。
一个极具灵气,进步极快,非常可怕的对手。
让盛摘星感到压力,甚至是生出龌龊偷稿念头,最后心疾而亡的对手。
第145章 争议
盛摘星和周文可参加的都是天骄大赛短篇小说组的比赛, 初赛时,盛摘星还是第一名,周文可也只是堪堪入围, 但是很快,在第二轮比赛, 周文可就一跃跑到了第三名。
第三轮比赛时, 盛摘星还是第一名, 但这时候,周文可已经跑到了第二名,而且获得的票数跟盛摘星的票数相差只有不到一票!
更重要是, 盛摘星能在第三轮赢过周文可,还是多亏了评委对她的文章更亲睐几分。
但是在读者投票这块,盛摘星的文章其实是逊过周文可的。
对于盛摘星获得的这个第一名,有不少声音还说她是胜之不武,要是单论作品, 盛摘星的小说压根没有周文可的小说来得出彩。
盛摘星能够占据第一名的名次,纯粹是盛摘星多年累积下来的名气, 粉丝, 以及家中长辈在文学圈子里的帮助。
若是盛摘星和周文可一样,从前从未发表过文章,跟周文可站在同个起跑线, 那这次的第一名绝对不会是盛摘星。
而这样的言论在读者群中分外有市场,谁叫盛摘星和周文可其实代表了两类非常典型的作者, 一类是没有任何人脉的平民作者, 一类就是有传承的书香世家。
事实上, 在这个文学至上的古代,随着文学的发展, 平民出身的作家和书香世家出身的作家在圈子里几乎是对立的,即便是在作协会议上,两方的作者有时候都坐的泾渭分明。
对世代都是靠写作传承的作家来说,大部分是瞧不起平民出身的;而平民出身的作者呢,有的会选择依附这类世家出身的,但有的却也是防备着警惕着。
特别是在各种比赛上,不同出身的评委其实都会有一些出身偏向。
天骄大赛是全国瞩目的赛事,整体上会比较公平,便是评委的选择,都是世家和平民出身的各一半。
而且评委的评分其实并不能决定名次,读者投票更是占据重要关键。
要说是盛摘星因为评委而获得第一名,这其实就是污蔑了,但是盛摘星有评委亲睐,却也是事实。
而且盛摘星确实是有粉丝基础的,这一届的天骄大赛,盛摘星一开始的名气其实是最大的。
哪怕比赛为表公正是糊名处理,但是盛摘星从小就开始在文学圈子活跃的,她还出过书,文风日趋稳定,稍微用点心,读者粉丝也是能认出她的作品的,糊名跟没糊,也没多大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