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日常二三事
药堂并不远, 走路十来分钟就能到。
郁格桑吃完没滋没味的白粥后,拿着荷包就出门了。
大昭国不像她原世界的古代,对女子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 街上像她这样独自行走的女郎多的是,并不会有人拿异样的眼光看待, 也不用担心会被二流子调戏, 街上都有巡逻的, 二流子要是调戏,找官差,是会被入狱的。
故而郁格桑很是放心地出门了。
有熟悉的街坊邻居看见了, 很是讶异地跟她打招呼,得知她是去看大夫后,那更是惊讶了。
毕竟他们都知晓,这大半年来虞宝珍是如何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郁格桑没有怎么搭理他们内心怎么想,眼下她身体是真觉得虚, 看病才是正经,简单寒暄两句, 就径直往药堂去了。
时间还算早, 药堂人并没有很多,没一会就轮到她。
望闻问切一番之后,看诊的大夫给她开了一些药。
说到底, 她这具身体就是忧思忧虑少动导致的,要说什么大毛病, 那是没有, 但一时半会, 也没有那么快好,大夫开的药先吃个三天, 到时候还要来复诊,这身体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 ,调整得差不多了,那才能停。
郁格桑把医嘱一一记下来,拿了药后便回家去。
家里有煲药的壶,先吃了药再提其他。
午饭也不用她做,隔壁的方婶子会给她送来。
原主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家父母做饭,上学吃学校食堂,想改善伙食了就下馆子,做饭她是不会的。
被学校强制休学回家后,原本一日三餐都是由方婶子家帮忙做,每月给些伙食费,但因为原主夜里经常失眠,常常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总是错过饭点,早餐也浪费掉,所以后面就不需要方婶子提供早餐了,只提供午餐和晚餐就好。
要是有哪天她想吃早餐,就像郁格桑这样,给小孩子一文跑腿费,直接去街口那边买就行了。
原主现在住的房子算是比较繁华的街,做餐饮的店不少,犯懒了,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都行。
只是从古至今长辈的心理都差不多,觉得在外面吃又贵又不干净,不如在家吃。
虞宝珍不会做,那就拜托街坊邻居做,方婶子一家就住在隔壁,人又爱干净,做饭也不错,人品在这块是有口碑的,请她做菜带虞宝珍一份性价比最高。
不止是做饭,还有洗衣服打扫卫生,也都是给方婶子承包了。
蛮像现代社会的钟点工的。
当然,虞宝珍的哥姐请方婶子做这些最主要还是因为她住在隔壁,要是虞宝珍有点事,方婶子一家也能帮忙照看得到。
要知道,虞宝珍现在住的房子是她爹娘生了她之后再赚钱买的,老宅那边的房子离这里有一段距离,分给了虞宝珍的两个哥哥,而她大姐嫁的地方还要更远些,虞宝珍要是发生点什么事,亲近的人是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到的,还是得仰仗街坊邻居才行。
而方婶子家孩子多,需要钱的地方也多,哪怕是看在钱的面子上,都会对虞宝珍上心。
如此一来,虞宝珍就是孤身一人在家,也是有保障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不,郁格桑一出门主动去看大夫,方婶子就打发自家小子去通知虞宝珍两个哥哥了。
等郁格桑回来不久,她大嫂二嫂就上门来了。
大嫂的大儿子前两年结了婚,今年年初生了娃,她儿媳妇日常要绣花,她就给看孩子,这回来还抱着一个胖娃娃,见面就盯着郁格桑看,“宝珍,是身体哪里有不适的?大夫怎么说?”
二嫂年龄跟大嫂差不多,只是生孩子比较迟,是以大嫂都做奶奶了,她还没升辈,对郁格桑也是关心,话虽不多,但上上下下没少打量郁格桑,就担心是哪里不好。
说起来,原主虞宝珍跟二哥二嫂关系要比较好一些,因为当年她出生时,大哥大嫂已经是为人父母,大部分身心都在自家孩子身上,能分给虞宝珍的就很少;反倒是二哥二嫂,生孩子晚,带过虞宝珍一段时间,感情还深一些。
不过大哥大嫂为人可以,有长兄长嫂的气度,虞家二老去世后,对虞宝珍也是关照的,只是年龄差距在那,也是相顾无言,自家第三代都出生,也有得忙,一般方婶子没来通知有事,这大半年也渐渐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