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没戴眼镜,不过年纪轻轻就有点谢顶,还有黑眼圈,显然作息不良,惯于熬夜,闻言答道:“我不是自己开的,上面给的任务。要做冰库,制冷剂由先生们带人一起做,机械部分就交给我带组研究了。”
“咝,这压力有点大吧。”
“大。要是制冷剂做出来,我这边迟迟没动静,确实心里不好受。不过要是做出来了,能用的地方就多了,何止是冰库!”
两人就应用前景聊了开去。
另一边筷下如雨的年青女子也被旁边的女伴拱了拱,问她:“你前阵子琢磨的潜水机,申请了吗?”
“没有。我想想这东西也没什么用,做出来就是个玩具,所以换了个方向。”
“说说?我手头的事要做完了,还没想法,要是合适,我跟你一起做。”
“行。”她放下筷子,简单地说道,“我琢磨现在火车是快,但得铺上铁轨才能走。要是能飞不是更方便?我想做个能飞的机器。”
女伴半个卤蛋塞在嘴里,鼓鼓的像个仓鼠一样望着她:“飞机?”
“嗯。有前景,但是初步做出来的大概也只是个玩具,真要能实用,二三十年也未必能成功,初做出来也是个玩具,以后有人做出实用的来,跟我们关系也不大。所以你还要不要来?”
“来!”
-----------------
午餐用罢,连哗哗都撑圆了肚子,也叫几桌人都侧目,晓得他这身板不是平白能长成的了。刘邦又续了好几次菜,添了几次饭,哗哗才吃饱。
他坚持要自己另付钱。
“我吃得多,县里专门给我吃饭补助,我有钱。我们队长教我在外面不能占人家便宜,不能给我们淮阴和东海郡丢人。”
他一个黑蛮这么说,刘邦也没法说啥了,虽然好笑但还不能笑。
尤其是哗哗最后还理直气壮地补充了一句:“陛下就是我们淮阴人,我不能给大王丢人。”
最后他还跟紫藤野一起,与刘邦另约了时间,要请他吃一顿。
他俩把其他语言没学好的东夷伙伴又送了回去,兴致勃勃地又结伴去逛街了。刘邦给他们介绍了许多可逛之处,还有晚饭后的剧场跟电影,两人都是精力旺盛之人,决定这几天要一一的看过去。
刘邦则回去休息了一会,下午递了名牌入宫去见天子韩川。
韩信并没有对妻子以外的人挑明那个“汉王”的身份,然而他的态度改变很明显。外人不知,韩川与林芦夫妻俩过去离得远也不清楚,如今回到临淄,看他对刘邦冷淡不似过去,难道还能没有猜测吗。
只是韩信没有明说,就算他们问起也不肯讲,只说不过是一梦罢了,请父母不要挂心。
他们也不好因为猜测就如何,只是对刘邦的态度,也不免跟着冷淡了起来。
刘邦自然也不会没事凑过去找事,只是梁国新降,许多事务不是在正式的朝会中解决的,少不了他跟萧何平时到处跟人商谈。
况且还有家乡的事,今天见过天子,改天他还要找个机会去拜访太仆陈虎。
太仆这个官职,如今主要管的不是舆马和马政了,而是交通——包括水泥公路和铁轨铺成的铁路!
沛县与丰邑还没有通车,听说最近有一条线路正在商议中,刘邦受家乡父老所托,免不得要活动一下,至少探个话风出来。
现在都知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那些设了站点的地方,哪怕现在是穷乡僻壤,将来也必然是商业繁荣人流聚集的大邑。
所以现在一有将要新开线路的消息,那么各地的官吏为了政绩,商贾为了商业,坐地的大户为了利益,小民为了更多工作机会,都会热切的盼望并争取这条线路能选在本地。
要刘邦说,在别的事上,他可真没见过这样真正不掺假的上下同心,也没见过商贾宁愿捐钱也要办成的积极态度。
争取完线路,事也没完,接下来还要争取站点。商贾对站点选择没线路那么热情,但其他人可是一样在意。刘邦这些天不断有丰沛乡亲上门,就是为了站点的事。
丰邑和沛县在这事上还不完全利益一同,都想把站点设在自己那里。一个拿着家乡说事,一个拿着刘邦起家的关系说事,把刘邦搅得头疼。
但头疼归头疼,他还是得帮忙。到底是老家,从本心讲他当然也想家乡落到好处,不用别人请托他也得办事。除此之外,要是能提前知道站点定在哪里,他也好做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