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那边的人个头普遍也比较高,他这样的就不太受欢迎,本来工作的地方就女少男多,不管是胡女还是官府招来的楚女赵女,她们可挑选的余地太大,最终就是他一直单着。
石文都死心了,甚至最近在想是不是找个倭夷女子算了,倭女比他矮很多,而且就算比他高也不会嫌弃他。只是这样一来,他的孩子恐怕就更矮了,他还是有点犹豫。没想到突然有人牵线,让他今天下午与一位女子见一见。
石文又喜悦又忐忑,直到紫藤野给了他半袋糖,拍着胸口保证自己不是偷来的:“是大王和张御史给的,让你下午送人。”
石文的表情都要凝固在脸上了,连大王都知道他的事了?这比有成亲的希望还让他高兴,他几乎是跳跃着去见许明的。
不过见到人,石文的心情平静了一下,感觉不太能成。
许明大大方方的站着,她今年已经十八了,像兄长们一样,个子在家乡算是矮的。不过可能是因为家里好起来的时候她年纪最小,吃食上弥补了一点,现在她比许丰高一些。
石文确实比她高,但也就高一点罢了。而且许明长得挺好看的,还上过好几年学。
他有些无措,因为矮个的、自己还有工作的姑娘,有时候格外想找大个子。他只能结结巴巴地问:“吃了吗?”
“吃了,我们走走?”许明轻快地说,当先向前走去。
石文赶紧跟上,就听许明问他:“你在这里有什么打算?”
“没什么打算。”石文老老实实地说,“我原是隶臣,因为大王放良才有今日。所以我听闻大王出海,这才跟随而来。以后大王回去,我在哪里都是一样。”
“那就好。我跟你说一说我的打算。”许明扬了扬眉,说起自己的计划,“我准备在这里做县令,成功的话做几年就能调回去继续做县令了。所以跟我成亲,到时候我去哪里,你就得去哪里。”
“哦。”石文说。
“别‘哦’呀,你同意吗?”
“同意。”
“那差不多了,我们处一处,我做上县令之前,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成亲。”
“啊?”
“行不行嘛?”
“行……行。”
许明更满意了。
她这两年长大了一些,见事也更明白。成亲是肯定要成亲的,她这样成长起的女孩子,脑子里暂时还没有“不嫁人单身一辈子”的概念。
不过嫁什么人,她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主要是看着许丰跟赵昌,还有鲁泥跟杞要,给了她很大的启发。
赵昌跟鲁泥的事她也知道,心里就给自己划了条线。要找男人,得找个不会因为工作跟她分开的。
然后呢,就像他们各自后来找的一样,最好能互相不影响。
她自己从政,如果找个男人也从政,任职时总得一方迁就一方吧,她不想迁就人,人家也未必想迁就她。所以她只在技术人员里寻摸。如果是做老师和医护的也可以,到时候调个学校或者医院就行了。
鲁泥当年不肯走,是因为那时候赵昌家乡那边根本没有医院,他们的眼界也看不到更远。
另外还得脾气好,没主见肯听她的话,最好还没有长辈指手划脚的。她主外男主内,舅姑那个年纪的人不好说,很多人还是老思想,要是不高兴起来,好好的家都能给拆散了。
看来看去,别人介绍石文这个老大难给她的时候,她眼睛刷的就亮了。
这不是正合适吗?就是得看看这个人本身怎么样。初次见面她的印象也不错,挺老实的,再处一处,没问题她就定了。
发电机组是因为大王在才运来安装给大王方便的,以后新开拓的县城用不上。但石文聪明呀,本职也是搞机械的,每一处开拓队伍里少不了县令、医士,也少不了他这样的人才。
真是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啦。
第144章 临淄城不普通的一天
齐王立后的那天, 临淄城中处处喜庆,不提各国前来道贺的使者队伍给临淄带来的生意,就是平民百姓也自发的加入了狂欢, 把原本在年节时才舍得打开的钱包松了松, 提前进行了大采购。
很难说国君大婚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是又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
从陈胜吴广起义, 到如今的韩氏立国于齐,十年的时间,连半代人都没有过去, 大家还记得这日子是怎么一天又一天令人瞠目结舌的天翻地覆起来的。
而年轻的大王终于也不再那么年轻,今年已是而立之年了。他终于娶妻立后, 出于朴素的思想, 受了好处的临淄人似乎也是应该为他庆祝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