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村社就热闹多了,韩信举目望去,心下愕然,脱口而出:“这些土人竟然这样矮小吗?”
丁不息在旁应声答道:“是,此处土人个个生得不高。臣原以为是吃得太差,后来有人娶了他们的女人,生下孩子看着也要矮小些,才知道这是土人天生矮小的缘故。”——今天出发前,韩信已经按先前朝中的商议,封他为黄侯,所以昨天他还自称小人,今天便以臣自称了。
其实去年的船队回来就禀报过,还因此将这些土人称为倭人。韩信去过南越,去过辽东,知道南越土人普遍偏矮而北人偏高,对倭人的想象也大抵是南越那边的模样。而且东州地方偏北,在他想来总不能比南越土人还矮吧。
哪知道今日一看,还真是倭人。
单个人还不觉得,到田里看一群土人在一块,顿时自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韩信自己身量偏高,他也从异士们那里知道一些关于身高的统计情况。富贵人家大抵是要高些的,因为吃得好,能长到身高的上限。而贵族家庭更是普遍偏高,尤其是那世代为将的将门之家,应该跟遗传有关。
平民百姓整体就要矮一点了。按现在的计量来算,男子平均身高大概在一米六,韩信自己有一米八,可能是因为这辈子没饿过,比他记忆里长得更高。项羽更是超过一米九,铁塔一样的汉子,全副武装骑着乌骓冲刺时,简直像一座山朝人撞过来似的,胆小的这个时候就心胆俱裂,拨马逃跑了。
所以一个普通人站在韩信面前,可能要比他矮半头,特别矮的甚至能矮一个头。但因为这只是平均身高,一般人也不至于比着下限长,所以韩信平时也就觉得一般人比他矮一点,朝堂上众臣个头都不算矮,就更没感觉了。
到了这一看,好嘛,个个比着他下巴甚至胸口长,要不是脸长得比较沧桑,他还以为是一群半大孩子在干活呢。
他有一米八的话,这些人就一米五,好多女子都在一米五以下。
这让他脸上都带出了一点苦色,对一同前来的李由道:“这些土人生得太矮了,恐怕不方便与齐人婚配啊。”
李由心里比他还苦,不过李由四十多岁做过郡守又做过俘虏,人生的大起大落都经历过了,面色还是如常,宽慰道:“或许是吃得太差。臣昨天多问了几句,他们平时连猪都不养,肉食全靠捕猎,吃得很少,稻米产量也不高。长不高或许是后天所致。大王既然开拓东州,十数年后,他们的子女或许就不一样了。”
真能不一样吗?不是说流落至此的秦人与土人生下的孩子也矮?而且渔猎的话吃肉应该不少,不至于矮成这样。韩信深表怀疑,但没说出来,同样自我安慰着:或许确实是吃得太差才如此,吃好了兴许还是矮,但不至于这么矮。
不是他们特别关心土人的身高,而是因为齐国既然准备开拓东州,那么东州的土人就已经被视为将来的齐人。只要他们服王化,习齐礼,用齐字,那便是齐国辖下的百姓。
船队来往到底有限制,来到东州的人仍然是以男性为主,这些人多半是要在东州扎根,成家立业的。一部分可能会由家里帮着找一门亲事,回家成亲后再来。但肯定还会有不少人就在此地找土人做妻子,就像辽东人娶胡女一样。
本来大家完全没觉得这一步有什么问题,直到亲眼看到这些倭人,这……这要真是胎里带来的身高,以后齐国还能在东州征兵吗?
李由迅速在脑中调整了政策,寻思着回去就给临淄写信说明情况,跟大王商议,以后驻东州的军队三年一换,让他们回家娶妻吧。至于原本说三年之后开始征本地土人为兵的事,还……还是先放一放。
盔甲兵器都要给他们重新打造,还担心他们穿上了走不动道。
不过看了一会,韩信又觉得除此之外别的还好。这些土人已经被丁不息等人教导训练过,做农活还挺利索,虽然个头不高,但做事肯下力气,速度不算慢。
他叫过丁不息又详细地问了问,得知土人这种态度首先是因为他们确实比当地人高一头,尤其是当初还有一个秦军中的千夫长随船流落至此,穿的是全套的铁甲,生得又高大魁梧。他们与土人接触时,土人直接丢了手上镶石刃的长矛朝他跪拜不已,用自己部落里供奉的真□□号来称呼他。
他们以为天神降临了。
后来仗着这个千夫长威风,他们在岛上跟土人要了地方定居,开地种田,收水稻的时候更使土人坚定了对他们的信仰,从此说一不二,特别顺服。但是岛上还有其他部落,他们只收服了这一带的几个。丁不息原来打算等当初的童男童女都成人生儿育女之后,再率人远征。这项事业还没开始,齐国的船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