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宋问声也没有想到就会有编辑找上门来求稿,那些塞到邮箱里请求投稿的函件,他是知道的,但是第一个到他面前的还是《数学新发展》的编辑。
他没有明确拒绝,保罗-卡金森觉得有戏,“如果宋先生选择了我们,《数学新进展》可以将n-p问题专门列为一本特刊,而且还会有不菲的稿费……”
保罗-卡金森列举了很多投他们期刊的好处,不只是稿费啊,还有影响力啊,影响因子等等,还说起了情面,比如说宋问声每一回投稿他们都是最先处理等等等。
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他说的如此恳切,宋问声为了避免之后还会有其他期刊的编辑找上门来,就答应了他。
等他整理好,就投给《数学新进展》,毕竟也是老朋友了。
保罗-卡金森非常高兴,还想请宋问声吃一顿饭,宋问声拒绝了,但是却留了保罗-卡金森的联系方式。
宋问声其实不想将这么多时间浪费在交际和别的事情上,这几天他拒绝了媒体的采访,只是专心的听讲座,偶有所得,自己的基础点数也在不断的增长。
成果报告会落下帷幕,国外的学者也陆续离开华夏。
格林戈那还想留下来逛一逛,但是在学校的催促之下,不得不回普林斯顿去了,但是在临走前,邀请宋问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前往普林斯顿交流。
宋问声还是有点感兴趣的,就答应了他。
宋问声修改好了文章,就将这篇文章投给了《数学新进展》,保罗-卡金森的心总算是定了定。
其他几大期刊也不是没有联络过宋问声,但是他们发的邮件,宋问声也不看,派遣编辑联系宋问声的时候,已经比《数学新进展》迟了一步,让《数学新进展》拔得了头筹。
国际学者的离去,让热闹的京大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现在已经快五月了,宋问声本来想四处旅游逛一逛,谁知道宋父宋母说要来京城游玩。
是因为那些记者总是问宋问声从小到大的事情,就连街里邻居都知道了他们宋家有了一个出息的儿子,频频来讨教育儿经,甚至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机构,想要联系宋母出版一本什么育儿手册。
宋父宋母不堪其扰,生出了想要出去躲一躲顺便游玩的想法。
第一站就是京城,因为宋问声、宋问宁都在京城。
这样一来,宋问声也觉得自己不用这么早回去。
但是长期住在酒店或者打扰谢冠也是不行的,想到之后自己也是在京大就读,他干脆就在京大附近买了一套面积比较大的房子。
这样可能会花掉自己大半的积蓄。
在交易的时候,银行发来短信,自己的账户里好像又比之前多出了几百万,这是怎么回事?
他想了很久,才想起来前段时间,学校出版社似乎和自己交代过,这笔钱是自己那本书的海外收入。
可是几百万……这本书有那么畅销吗?
本来因为买房花掉大半积蓄而有点危机感的他,现在觉得钱来得也是很容易的,只要自己多出点书?
唉!每天都给自己不想码字的理由!
宋父宋母刚刚坐上飞往京城的飞机的时候,宋问声忙里偷闲,刚发出去一章。
这章的内容就是陆星发表了《图的色数和厚度》,并且文章里详细的科普了这篇论文的大概意思。
在写这章的时候,他写得很顺,然后只是看了一遍有无错别字,就关闭了网站,丝毫不知道下面的读者里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我记得主角的学术成果好像对应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那位学神吧,如果说你之前只是用一个四色问题还行,但是你又用学神的《图的色数和厚度》,算不算占用他人的成果还是抄袭?”一位读者义愤填膺的发言。
“应该不算吧,只能算是过度借鉴?”另一位读者说。
“难道不是蹭热度吗?见有人热了,就去蹭,而且吃相难看。”
一时间,不少看过新发这章的读者一下子就给打了负分,甚至是直接就将这篇文章踢出了自己收藏的书架里。
本来宋问声这篇文因为他自己总是断更,申不上榜,所以数据不算是好看,写了三十多章,只有四百多个收藏,因为他这章发了之后,收藏更加掉得厉害,只剩下两百多。
甚至还有读者去举报了他这章,然后跑到了论坛这里吐槽。
这件事情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宋问声和谢冠、周国昌、付双林都说了一声,退掉了在京大附近酒店的房间,去了周文的武馆这里。
周文的武馆这里有几间房间,到时候宋父宋母也会来这里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