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光刻胶是被宋问声给予厚望的东西,在系统给出的方案里,他已经看到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包括不仅限于1nm的光刻胶技术。
这个潜力上面的人目前还没有察觉到,毕竟现在只是在华科秘密试验生产,考察团只是看了一些数据。
宋问声他们三人小组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改性光刻胶,让它们突破14nm的桎梏,最好到达7nm。
时间足够长的话这并不是什么紧急任务,但是应富华提醒了他们时间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本来松了一口气的三个人还是稍微拉紧了一点皮。
第一天就是在讨论总体路线,其实和光刻胶小组关系并不算太大,光刻机那边是一个整体,光刻胶对他们影响不大。
但是宋问声还是听得很认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算是学习吧。
被分配到他们这边的学者基本上和曹能能他们有些联系,曹能能和吴勇也算是国内光刻胶翘楚,是山头,又以宋问声为主,所以光刻胶小组才见第一面就全部被宋问声收服了。
整个小组里有的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也并不耽误宋问声对他们说接下来的规划路线。
此时此刻,曹能能和吴勇充当了狗腿子,分发宋问声花了一点时间整理出来的资料和路线。
宋问声站在主位,目光带着一点威势扫视着他们,大家噤声不敢言。
其实宋问声是在看系统弹射出来的光屏,那是是一个新任务。
很久没有接过任务,宋问声都有些恍然了。
现在的他最期待的还是完成任务的奖励,如果是抽奖那就更好了。
之前几次抽奖,他都看见奖池里有不少的好东西。
“系统任务:请宿主在光刻机攻克计划当中有一定的贡献,奖励程度视贡献而定。贡献程度:0/100%。”
“接受。”
收起光屏,宋问声看见这些人都乖乖的低头看路线,他点头,在黑板上写下总路线。
三十分钟之后,他问,“有人有疑问吗?”
一个三十多岁带着眼睛的男人,颤颤巍巍的举起手试探道,“富勒烯,我们国内好像没有这样的技术,世界上也是没有的。”
大家一下子用看勇士的目光看向他。
宋问声点头,并不隐瞒,事实上这里也有部分人是知道的,“开年的时候,我就已经交了一份类似技术给华科,相信在座的同僚有不少是知道业内消息的。”
“还有问题吗?”宋问声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梭巡。
“那富勒烯的量产……”另一个人问。
“雷电科技今年开春已经放出消息石墨烯量产。”宋问声没有说富勒烯,而只是提了一句石墨烯,就开始收拾资料,准备去实验室熟悉一下情况。
他的未尽之语大家都明白了。
唉,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这些东西就像是大佬掌心的玩物,想怎么揉搓就怎么揉搓。
吴勇小声地对曹能能说了一句,“还是你机灵,咱找了个好大腿!”
曹能能有些许得意,“那是!”
要想提高精度,和之前一样光靠富勒烯是不行了。
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几种富勒烯衍生物,一样是带酚基的,一样是含金刚烷还有其他若干。
甚至是非富勒烯体系的,也在他们研究之列。
一些则是现在普遍用的光刻胶,一些是国内学者研究地很多的9,9。'-螺二芴衍生物和双酚A衍生物,还有一些分子玻璃胶、酚醛树脂胶等等。(1)
这些都在他们的考察之列。
宋问声不可能因为自己有资料,就放弃研究其他的东西。
这样会故步自封。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大概就是他们这样的了,就连饭是在等待实验的时候吃。
最忙碌的应该是宋问声。
他亲自指点那几个研究员合成富勒烯系列的衍生物,有时候还要去看看其他人合成得怎么样。
而曹能能和吴勇他们也是各自带领人研究别的,他们的经验也只是对别的,富勒烯这边他们插不上什么手。
有了宋问声时不时的指点,他们整个光刻胶小组每三天工作进度汇报上,永远都是走在最前列的。
时间只有六个月。
进入221项目大半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带酚基富勒烯光刻胶就已经验收成功,可以用在10nm-14nm的芯片制造当中。
这件喜事被迅速通报给全基地,给研发光刻机陷入低迷状态的研究员们带来一些鼓励和安慰。
在得知这是宋问声领导的小组之后,众人只有膜拜和感慨几个词语来形容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宋问声不愧是论文刷子!
不,应该说是科研杀手,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总是给人来那么一下,带来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