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会邀请科研界某些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
今年一年国家方面的科研重点和科研经费都会制定出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学者,我们国家在科研这条路上才不至于走弯路。
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宋问声也被邀请了。
宋问声当年因为一篇四色定理的文章横空出世,就成为了拓扑学领域的大拿,后来得到了菲尔兹奖就更是了不起了,国家方面也早就想要邀请他加入,但是又顾忌着他的年纪尚轻,可能会凭借一时之气做事。
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让上面的人再次想起,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年轻化,他们也应该倾听倾听年轻人的想法,给这大会增加新鲜的血液了。
而宋问声也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了,他已经在科研界里折腾了五六年了。
即便如此,26岁的宋问声在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子面前还是很年轻。
然后他们再次提到了芯片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要放开民间资本,加快上到下的技术更迭,加大产业扶持。芯片是我们刻不容缓的重点研究。”
去年,美国那边再次和我国撕破脸面,在芯片行业上再加上一层紧箍咒,而台积电传来的3nm芯片即将量产的消息,更是让我国雪上加霜。
现在我们国家最先进的光刻机是22nm的,大部分零件可以实现国产化,关键的镜片还有一些零件还在别的国家禁售目录当中。
可以量产的芯片是14nm,和美国等国家的芯片研究差了十几二十年的距离。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深深的攥着在场科研人的心。
大会讨论并更新了芯片产业白皮书的一些条例和决定。
在短暂的过度之后,来到了能源领域。
能源这边,雷电科技以及宋问声还被特别表扬了。
最近这五年来国家在能源和材料投入的领域是最大的,在大会上,没有人对这个方向有反驳。
而且对可控核聚变的投入更加大了,谁都知道可控核聚变才是未来。
在提到材料的时候,宋问声还上去发言了,他最近在内部因为石墨烯的量产又狠狠的秀了一波存在感,外面的人不知道是因为官方封锁了这方面的消息。
在场的人只要是搞材料的都是知道的。
一直以来,宋问声都是奇迹的代言词,似乎一些很难搞的研究,不论是哪个领域的,只要在他手里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会后,还有不少研究所想要邀请宋问声莅临指导。
只是宋问声实在是忙不过来,婉拒了他们。
这次大会持续了三天,三天之后,迅速抽调了人选,成立了光刻机攻克小组,因为当天是2月21,也叫做221小组。
宋问声也在在选之列。
一个是因为他在材料方面的研究成就不下于其他人,另一个则是他最近在光刻胶领域也闯出了一点名声,虽然大众不知道,但注册专利的内部人知道。
这种项目宋问声不是第一次参加,每一次参加他都觉得非常荣幸。
以身报国大概是很多华夏人的想法。
现在国家在这一领域遇到了困难,他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221小组的总工程师叫做应富华,在光刻机这一领域颇有成就,光刻机里有些零部件能够量产,功劳大半要在他的身上,而他也不负所望,几年前评为了院士。
221成立当天,召集了参加大会的11位涉及领域的大拿,大家都签下了一级保密的保密书。
一级保密是最高级别的保密,即在任期间不能离开小组,对身边任何人保密等等。
这甚至意味着宋问声回去见一面谢冠和家里人的机会都没有。
事情这么突然,应富华也知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牵系甚大,放他们回去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于是宋问声回程的时候还带了两个保镖。
他只有五个小时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实验,五个小时之后将回到那边,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攻克工作。
他一进京大校园,这两个人就隐入周围,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一样。
但凡有人走过来,他们都要审视此人。
宋问声能够感受到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警惕的神情,为了不让他们难做,基本上都是简短的交流几句。
他先是去了数学中心,和赵力庆交代了一下之后的工作,和谢冠说了一声,他要出差六个月的事情,谢冠看他讳莫如深的模样,点点头,心中明了,“我会时不时去看看爸妈他们的,你不用担心。”
宋问声点头笑笑。
他和许岱也交代了一些工作,基本上会推掉这段时间他所有的交流会等等行程。
实验室那边几个课题组,他都去叮嘱了一下。